最美家庭慈孝记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郭进拴

发表于: 2024-03-11 10:31

  作者/郭进拴

  作家小传——

  郭进拴,笔名智泉,1958年5月生,中原鹰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出版社、网媒发表作品3000多万字,出版《湛河大决战》《鹰击长空》《洪流滚滚》《无品乡官》《大潮风流》《观音菩萨传》等文学专著60余部,获奖198次。2005年10月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1992年荣获全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

  一、“慈孝达人”朱学军

  敬妻如娘,爱妻如子,是为娘子。

  ——题记

  他,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没有谁能看出他笑容后面的故事:34年前,妻子被查出身患重病,多次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他舍弃家当,前后治疗花掉20多万元,不离不弃救治重症妻子,坚强撑起这个家。

  他就是老朱。他“不抛弃不放弃不舍弃”,一直用满当当的慈爱书写着无怨无悔的慈孝人生。老朱即朱学军,圣哲始祖朱熹传人,优秀党员、模范丈夫;老王即王春芳,孝圣宰相王祥传人,孝女孝媳、贤妻良母。老朱老王夫妇均为“河南省孝贤之星”,相继荣获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河南省最美爱情恩爱夫妻等多项荣誉。

  一首家庭实录诗,记录了这个慈悲慈善慈孝之家的慈爱慈和慈睦故事——

  河洛朱家,朱熹后裔。教育世家,书香门第。

  上下四代,老师十余。慈孝家风,千年承继。

  祖父慈蔼,祖母慈祥。家族鸿慈,慈悯慈云。

  慈柔慈厚,慈恕慈良。慈念心上,慈惠慈光。

  慈颜永驻,慈泽乡党。给人温暖,送人力量。

  烛光闪亮,照耀前方。严父慈母,严慈相济。

  身体力行,慈孝教育。慈眉善目,父慈子孝。

  大慈大悲,慈善公益。大发慈悲,穷人受惠。

  心慈好善,慈乌反哺。俭故能广,慈故能勇。

  慈幼孝老,敬老爱小。老朱爱妻,王祥后裔。

  孝圣卧冰,为母求鲤。慈孝美德,老王传递。

  娘不能食,含食喂之。口对着口,嘴贴着嘴。

  亲吻喂食,持续年余。有此孝女,娘命延续。

  老朱长女,幼小龋齿。四处医治,亦不能食。

  慈母春芳,老朱娘子。咀食喂女,一日数次。

  嚼食救儿,日夜不息。有此慈母,生子救女。

  二零一二,九月月底。慈母春芳,突患重疾。

  有其长女,休学护理。侍奉瘫娘,不离不弃。

  娘能张嘴,却不能食。女学母样,含食嘴喂。

  亲吻喂饭,坚持年余。上下三代,含食口喂。

  感动医护,感染邻里。慈孝之风,影响周围。

  慈孝之声,绵延千里。慈孝祖德,传承千年。

  慈孝家庭,辐射华夏。爱国爱家,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接通天道,天地正气。

  德才配位,打开格局。天人合一,和谐天地。

  厚德载物,为善最乐。自强不息,刚健勇毅。

  中华文化,四海一家。共产党人,胸怀天下。

  党员之家,孝贤之风。紧跟时代,慈孝慈爱!

  老朱老王结连理,夫妻从此二合一

  1990年阳春三月,老朱到王家迎娶老王。老朱是理圣朱子传人,家乡有一条罗水,还有将相名士墓地(西汉丞相黄霸、东汉名将王霸、西晋文圣潘岳);老王是孝圣王祥传人,家乡有一条洛水,还有夏商王都遗址(古都斟鄩),老朱老王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临出门时,老王紧紧地拥抱着老爹老娘,号啕大哭了一场,天地为之动容,送行的乡亲们亦为之落泪。大喜的日子里,老王为何哭得如此伤心?老朱不解,事后询问老王。老王说,亲爹亲娘,生养我24年,太不容易,这一出门,身为小女,不能时刻在爹娘跟前侍奉行孝了,想起来这些,就忍不住伤心恸哭。老朱这才明白,爱妻有一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孝心啊!老朱这才觉得,娶了老王,这一辈子值了!临出门时,老王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给老爹老娘磕了九个响头,才依依不舍地泪别父母双亲。爹拉起老王的右手,娘牵起老王的左手,郑重地交到老朱的手心里头,一齐说:“我们把女儿交给你了!”老朱郑重地点了点头,许下一世的承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正如《击鼓》诗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灾难突至父女扛,暴风骤雨愈刚强

  老朱和老王,相识相知于1990年,两人喜结连理,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甜蜜日子刚开头,不幸却悄然而至。结婚后不久,老朱突然发现老王面色苍白,经常无力地躺在床上,他先后带老王辗转各地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诊断为严重的高血压、贫血及妇科病。

  有人劝老朱趁现在年轻赶紧离婚再找一个,老朱说,做人要讲良心、守信义,既然娶了她,我就要照顾她一辈子。老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老朱带着老王,辗转郑州、洛阳、新乡等地甚至外省医治,到北京、西安找专家,在民间、乡野求偏方,历时数年,花费不菲。那时候全家四口都靠他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积蓄很快用完,只能四处借债。

  老王一度陷入绝望,看着消沉低落的妻子,老朱更加注重她的心理抚慰和精神慰藉,耐心开导老王。在他的积极开导下,老王慢慢坚强起来,身体也渐渐恢复过来。

  老朱让老王一定注意好身体,千万别太累了,老王嘴上满口答应,可她实在不忍心老朱一人为这个家打拼,她就没把自己的病当回事儿,农忙时忙农活,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还要操持家务。干活从不惜力,疼儿爱夫顾家,却唯独没有善待自己,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吃药。

  2012年9月的一天,对老朱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黑色日子。老朱正在外地上班,亲戚朋友打过来电话说,老王因严重高血压引发脑出血,送到了市医院。噩耗如晴天霹雳,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医生递给他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

  “医生,您一定要救活她,她才46岁啊!只要能救活她,哪怕我倾家荡产也愿意。”老朱和女儿扑通一声一起跪倒在地苦苦哀求,终于感动了医生,医生迅速安排老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并安排医院最好的主治医师连夜进行救治。

  老朱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守候老王的一个晚上,医生前后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老朱虽然心如刀绞,却没有告诉女儿和娘家人,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等到了第二天,也等来生的希望,医生宣布老王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时老朱隔着重症监护室的透明玻璃墙激动地对老王说:“春芳,你可要加油啊!老天爷都要你继续活下去,你要为了我,为了女儿,为了所有关心你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坚强起来,配合好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啊”。

  短短一个星期里,虽然医院下达了多份“死亡通知”,但老王每次都“死里逃生”。医生动员老朱把老王接回家,让他做好心理准备,但老朱看到老伴的睫毛还可以微微颤动,就不愿放弃,只要还有1%的希望,他决定付出一生的努力,哪怕苦点累点,也要换来奇迹。老朱知道,要让老王恢复到以前是不可能的事,但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老王有一天能开口说话,每天和他说上一两句,哪怕是拌嘴,他也心满意足。

  细心照料爱更牢,患难真情永闪耀

  手术应该说是成功的,暂时保住了老王的性命,却让她瘫痪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老王遭受的厄运,老朱没有选择离弃,而是紧紧握着她的手,与她并肩对抗病魔。经过医护的拼命救治,加上老朱和女儿的悉心照料,老王终于从死亡线上挣脱了出来。

  老王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一直处于重度昏迷状态,脑袋肿胀,鼻插饲管,脖子安着套管,大小便失禁。看着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70多斤的老王,老朱忍受不住内心的痛楚,一个人躲到角落默默地擦拭着早已控制不住的泪水。见此严重情形,尽管单位领导再三挽留,老朱还是毫不犹豫辞掉了旱涝保收、收入稳定的工作,毅然辞职专门日夜照料老王。

  在老王昏迷不醒的日子里,老朱和女儿一边承受着家庭巨变的严重心理打击,一边承受着身体的巨大消耗,他俩不论白天黑夜,轮流接力每隔半小时给老王按摩、擦身、插鼻饲,清理大小便……老朱和女儿每天天不亮就给老王换好尿布、翻身按摩、送喂饭食。

  照顾瘫妻的艰辛超出常人的想象,其中最难的是给妻子喂饭,特别费时费力。刚开始他和女儿用注射器经胃管慢慢往胃里注入牛奶、米汤之类流食,而后教老王用嘴吃饭,一小勺香蕉泥用一上午才能喂下去。因长期往胃里注射食物,胃粘膜被破坏,后来老朱和女儿只能轮流接力用嘴艰难地给老王喂饭,医院医护以及同一病室的患者家属无不感动落泪。为保证饭菜温度,常常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如此反复许多次。

  此外,他每天还要换药包扎、按摩翻身、洗涮尿布,而且每隔半小时就要照看护理一下老王。有人劝他实在没什么希望,放弃算了,然而他却深情地说,“总得让女儿有个妈呀!”在他和女儿的悉心呵护下,老王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连续熬了多日的老朱,准备安心躺下休息一会儿,不料却因长期没有平卧,就在躺下瞬间,肺气泡突然破裂,不得已他也只好赶紧住院治疗。

  屋漏偏逢连夜雨,意外接踵而来。老朱家因电线短路发生一次严重火灾,一场持续一周的特大暴雨灾害又使老朱家成了危房,让本就艰难的家庭愈发雪上加霜。因投入少,劳作时间短,庄稼收入不及别人一半。每年收获后,老朱都是卖掉粮食给老王买药。亏得党和政府帮扶、乡亲好人帮衬,让他家得以度过难关。为此,老朱始终铭记在心、感恩于行。

  老朱不仅要面对老王倒下的残酷现实,还得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给老王治病,全部家当都支付了医药费,但是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老王之余,他和女儿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

  老王出了这么大的事,家里塌了半边天,母女连心,母亲遭此大难,女儿伤心欲绝。老朱就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开解安慰,他更明白自己就是孩子的全部,每当女儿失落时,他就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每晚默默地陪着女儿做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朱和女儿悉心照顾下,老王终于好转并出院。老朱耐心帮助老王进行康复训练,以减轻她的病痛。老朱的辛勤付出,让老王脑出血后遗症不断减轻。可能老天爷认为对老朱考验还是太少了,2013年4月,老王再次病发,又被送到医院住院数月,并做了手术。

  为了给老王治病,老朱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务,他和女儿艰难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俗话说:久病无孝子。更何况是夫妻呢?可老朱却做到了久病下爱心不变。老朱始终没有放弃,他用一往情深鼓励着老王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如今的她,病情趋于稳定,生活恢复往昔。

  孝顺的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周都会至少回来一次照顾母亲,为她洗头、擦身子……但老朱怕影响孩子工作,总是说“你忙工作,早点回去,我一个人应付得来。”女儿请保姆照料的想法也被老朱否决了,他害怕外人没有自己上心,没有自己细致入微,没有自己了解老伴的喜怒哀乐。

  一路风雨走来,老朱从来没有埋怨生活,而是坚强地对待人生,他坚信:不忘初心,大步前行,总有一天老王会好起来的!爱会创造一切可能和奇迹!

  老朱老王携手行,不离不弃筑爱城

  34年如一日真爱的坚守,让老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他真对我好得很,要没他,就没我这命。当初我自己都放弃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我,没有钱,想尽一切办法借钱,也要给我治病。”说起丈夫,老王感激万分。

  这是今天该听到的最美的爱情故事:老朱的生命重心因老王罹患重病而整整倾斜了34年,34个春秋一万两千多天的日夜陪伴,就是老朱对老王最长情的告白。家里家外,柴米油盐,平平淡淡,老朱用真情呵护着老王,悉心走过艰难岁月的每一步。两人的爱情也在艰苦的岁月中不断升华,愈加深情相守,不离不弃。

  面对因爱妻瘫痪导致的家庭重大变故,坚强的“真心爱人”老朱承受着巨大打击,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毅然放弃事业、放弃工作,辞职带病咬牙坚持用满满的真爱无微不至地悉心照顾罹患重症的老王让爱在家,34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三十四年如一日,和衣伴榻护瘫妻,起早贪黑,节衣缩食,用精心呵护、慈爱伺候、痴心坚守和责任担当演绎着人间真情,将“植物人”妻子唤醒,用忠贞不渝的爱情缔造了生命的奇迹,又用数年时间让瘫痪妻子慢慢站起,携手“暴风骤雨”走人生,用爱的臂膀撑起一个幸福的家,用全部的爱为妻子撑起一片晴空,一家人相互支撑,彼此守护,用慈孝创造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相濡以沫的真情挚爱的新时代感人故事,被大家传为佳话。

  在爱的呼唤下,在老朱的坚守下,现如今,老王的脸上,看到的不再是忧愁,而是无比幸福的笑容。老朱的心情也像春日里的阳光一样,格外舒畅。因为他坚信,老王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王祥遗风今犹在,朱子家学仍践行

  朱学军: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北石村监委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

  老朱一家四口人,一人是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两人是文明市民,三人是中共优秀党员,四人是“河南省孝贤之星”,老朱夫妇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河南省最美爱情恩爱夫妻,其家庭为全国最美书香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郑州市最美家庭、巩义市最美家庭示范户、芝田镇五好家庭、孝贤模范家庭、慈善慈孝之家。

  大爱慈为首,百善孝为先。朱学军家庭是一个知慈孝、倡慈孝、行慈孝、扬慈孝的慈爱孝敬之家,也是一个学孝道、讲孝德、明孝理、存孝心、践孝行、做孝子的孝悌忠信之家,他们相亲相爱,其乐融融,良好家庭氛围让大家十分羡慕。这其中的秘诀得益于良好的慈孝家风传承。

  老朱至今还清楚记得,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家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父母每次去镇上、进城里,总会给老朱买回来几本“小人书”看看,久而久之,老朱便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家有大爱,慈孝传千年。朱子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老朱作为圣哲朱子传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他结合始祖朱熹留下的《朱子家训》,概括为“有文化,守慈孝”。老朱祖父亲拟家训“耕读传家”,传留至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朱又拟定了24字新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两全、心疼父母、真才实学、精忠报国”,倡树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以及朱氏九字家风“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就这样,朱门慈孝好家风,从朱子到老朱的祖父,再到老朱及一双女儿,代代相传、辈辈承袭。在一代又一代千年慈孝家风的传承之中,老朱身体力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传承到了爱女身上。

  老朱始终不忘自己是“党的人”,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奋力投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注入智慧正能量。老朱立足本职工作,先后义务创作完成了“诗、词、歌、赋、曲、文”等一系列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作为有着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朱带领全家不忘国家与群众,疫情期间多次主动申请成为志愿服务宣讲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老朱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五星”支部创建、党员联户、厕所革命、清洁家园、无偿献血、爱心捐款、全民阅读、移风易俗、关爱老小、幸福家园、文化体育等各项活动,唱响了新时代“正气歌”。

  扬善之道,聚沙成塔。老朱骑着“慈孝号”电动车义务助力老弱病残孤寡孕出行,分文不取,几十年累计服务数千人次。老朱带着瘫妻到各地“传经送宝”,结合朱子遗风,讲述慈孝家风,让老王跟着一起学习慈孝文化,同时也出去见见天、散散心,尽最大努力缓解爱妻的病情。

  日照千江,月印万川。几十年来,“慈孝夫妻”(老朱和老王)、“慈孝父女”(老朱和小朱:“中国十大孝子”之长女、“河南省孝贤之星”之次女)奔赴各地开展慈孝慈善活动数千场次,举办慈孝公益讲座累计数百期,数十万群众受益,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倾尽了全力。

  行善可以不高调,但扬善不可以低调。长期以来,朱学军一家人弘扬慈孝弦歌不辍、绵延不绝,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以家风讲座、人物访谈、事迹专题片等多种方式,让慈孝之风直抵人心,让慈孝之美浸润人心,让慈孝之水润泽人心,让慈孝之火温暖人心,让慈孝之光照亮人心,让慈孝之声传播千里,让慈孝文化代代传承、人人继承,成为融入中国人骨血的民族基因。

  老朱夫妇教导孩子俭以养德、助人为乐,他们时常慈幼孝老、扶危济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老朱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捐款500元,向地震灾区献上了全家人的一份爱心;一家人相继为慈善公益捐款万余元。

  慈于心,孝于行,爱于人。老朱一家数代人,信奉慈孝、传递书香,传承朱子文化,展现真诚善良美好的家风。老朱慈孝立家、仁礼治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慈孝上下四代人,爱妻因病不幸瘫痪,老朱毅然辞去不错的工作,昼夜专职护理瘫妻十余年,成了“慈孝达人”。老朱注重家庭,家庭和睦;注重家教,家教良好;注重家风,家风端正。着眼家庭文明,着手写作了慈孝家事、慈孝家政、慈孝家训、慈孝家规、慈孝家礼、慈孝家风、慈孝家诗、慈孝家词、慈孝家歌、慈孝家赋、慈孝家曲、慈孝家联、慈孝家文、慈孝家剧等,做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门家风》《慈孝家联》《导师语录》等上墙入心见行。

  其妻子春芳是孝圣王祥传人、“乡村最美甜嫂”,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一次因车下救人的善举,腿部受伤做了手术,后又中风瘫痪。虽为重度残疾人,她却自立自强、传递慈孝,甘当“慈孝顾问”,用慈德孝心、慈言孝语悉心指导女儿慈幼孝老、爱亲助人。一双女儿牢记践行孝圣王祥《训子孙遗令》和圣哲朱熹《朱子家训》,较好地传承延续了琅邪王氏遗风和圣哲朱子遗风。

  其长女萌萌带着瘫娘上大学,用行动书写下一段“慈孝传奇”,感动了很多人。2014年,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了以“践行价值观、青春写华章”为主题的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活动。5月,开展了全省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评选确定出6个优秀大学生候选群体和20名优秀大学生候选人,并从中遴选7名组成了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团。萌萌有幸成为报告团7名成员之一。10月,她作为全省巡回报告团成员,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会,先后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举办了七场报告会,全省部分高校近万名师生聆听了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反响强烈,《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她还走进中央广播、团中央《身影》榜样在线访谈、上海东方都市广播金牌节目《情义东方》、河南卫视、河南广播等主流传媒,甘当“慈孝大使”,讲述“慈孝故事”,影响带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长期参加各类义工活动及无偿献血、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22年累计2600多次。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优秀党员教师。她相继被评为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慈善中国百名爱心人物、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第十届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好人、中原十大孝子、河南十大女性、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郑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巩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其“孝亲敬老、养家上学、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已经走进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堂、走进中国高校传统道德讲堂、走进学校考生试卷、走进社会公众视野,成为“崇尚慈孝、孝忠家国”的优秀经典案例。

  其次女萌帝曾任大研会主席,她带领大研会成员取得“优秀研究生会”、“优秀研究生会主席团”称号,获得知行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德育助理等多项荣誉。她创新性提出党团班共建的活动开展模式,联合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举办“及人之老”一对一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孝昌县巴石村下乡义诊等活动,两项活动获得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肯定和报道。她敬天爱人、仁医保民,心怀正义、好学不辍,倾情倾力中华医学探索,目前正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献身医学事业以来,她积极参加慈孝慈善慈爱活动和医疗科普公益行动,为群众提供各类医疗救助、心理咨询、保健养生等卫生健康心理服务,深受大家好评。

  老朱一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内涵,展现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新时代新风貌新气象,为广大家庭树立了榜样。

  辛苦付出,终有福报。2015年10月,老朱一家被评为“首届中原最美家庭”,老朱夫妇被评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老朱父母亦获评“河南省模范夫妻”。时至今日,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两评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最美家庭,老朱家两次榜上有名。

  千年颂七夕,最美是爱情。2017年8月28日晚,由省文明河南建设领导小组、省总工会、省文明办、省共青团、省妇联、省残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卫计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颁奖盛典在河南省封丘县举行。老朱夫妇受邀参加。经过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采访、录播,根据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社会评选、专家定评,老朱夫妇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中原大地,并从全省入围的77对模范夫妻(情侣)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河南最美爱情(夫妻)”荣誉称号。

  2023年10月,老朱一家四口被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评为“孝贤之星”。

  年近花甲披婚纱,慈善反哺他和她

  2024年元月,一场婚纱秀如期上演。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1990年,老朱与老王的婚礼很简单。二人走进婚姻殿堂,略显寒酸了些。34年来,妻子生活还是无法自主,但是,老朱对妻子的爱,却一点也没有改变。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此时,他想起了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能让妻子穿一回婚纱,成为老朱心中抹不去的梦想,“不管怎样,在我心中,她永远是我最美丽的新娘。”老朱向身边的朋友说到自己的梦想,希望能让妻子穿一回婚纱,甚至“走”红毯。

  他的想法被“关爱弱势群体,同享最美笑脸”慈善公益摄影志愿服务团队获知。于是,大家甘当绿叶,一场百人公益婚纱秀“幸福”上演。2024年1月14日,100人同穿婚纱,同圆一个梦想。而这场婚纱秀的真正主角,正是因脑中风导致半身瘫痪已经12年的老王,发起圆梦的正是他的爱人,已经57岁的老朱。

  1990年3月30日至今,老朱和老伴结婚已经整整34年了。34年来,他们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患难与共,相爱相伴。老朱的一首《写给老伴的诗》见证了他俩坚贞不渝的爱情——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生的情缘

  老伴是一世的爱恋

  手拉手亲密无间

  心连心温暖无限

  我是你的手

  你是我的眼

  两个人融合在一起

  日月最圆满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辈子的牵挂

  老伴是一万年的惦念

  手牵手亲热无边

  心贴心香甜永远

  你是我的地

  我是你的天

  两颗心融化在一起

  世界最丰满

  二、孝媳贤母王春芳

  王春芳,孝圣王祥传人,中原“铁姑娘”、“乡村最美甜嫂”,在弘扬、传播、践行慈孝文化方面事迹突出,经河南省孝贤之星评选组委会评审,特授予她“河南省孝贤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10月21日,她出席了在河南电视台八号演播厅举办的河南省孝贤之星颁奖典礼,接受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省乡村振兴协会、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隆重表彰。她是一个好孝女、好孝媳、贤内助、好妈妈,她大力弘扬慈孝家风,始终坚持“勤俭为本、孝老爱亲、奉献为荣”的人生信念,传递积极、乐观、阳光的正能量,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生活中,她用善待自己的父母及身边的亲人,来诠释孝老爱亲这一伟大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实现了“忠孝双全”的人生追求。

  她是孝圣元公王祥后裔,家学颇深,颇得孝道真传。她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亲爹亲娘年老多病,经常住院,她总是床前日夜侍奉,喂饭喂药,按摩捶背,帮老人洗衣洗澡,不怕累;给父母双亲端屎端尿,不嫌脏;给老人敬茶喂饭,总是自己先尝尝,茶饭做到不烫不凉。1977年2月的一天,她去水井挑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贫血,她突然头晕目眩,一头扎进了水井里,幸亏乡亲及时发现,才救回她一条命。为此,她一生怀揣感恩,决心奋斗奉献终身。她扛起全家人生活重担,庄稼活儿样样能干,播种、耕耘、打药、浇地、施肥、收割,件件亲力亲为,是远近有名的“女汉子”和“孝女子”。

  1990年1月,出嫁到朱门,她带来了优良的王氏家风,又弘扬了优秀的朱氏门风。孝老爱亲是她信奉的做人坐标。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两份礼品,和爱人带上孩子一起去看望双方父母,她们结婚34年,年年春节都是在丈夫家过的。王春芳很感恩生长在一个既严格又有爱的家庭。也正是家长的严格要求,父母的慈爱造就了她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双方老人因病卧床或住院,她都会侍奉床前,给老人翻身、擦洗、端吃端喝,伺候得周周到到,来看望的亲戚朋友,皆为其孝德孝行点赞。爹妈和公婆都是父母,王春芳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她从结婚开始,就将爱人的父母打内心感激地喊叫爹妈。这些年来,王春芳和爱人每年都陪着双方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她说,不为别的,只为让老人健康,只有老人健康了,才是儿女最大的福气!公爹公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两位老人改善伙食,营养配餐,做出符合二老口味的香甜饭菜,每年给二老做三套新衣裳,让二老住进向南朝阳的最好房屋里,夏天给老人扇扇子,送去清凉,冬天亲自给二老暖床,还时常给二老拉家常、说笑话,千方百计逗老人开心。她还自学了营养配餐和基础护理技术,学会了扎针、配药。二老有病,她就拉起架子车让老人坐上,四处寻医问药。有几次,老人夜里犯病,情急之下,她就背起公爹公婆去看病。家里生活拮据,可她精打细算,是勤俭持家的“行家里手”,总能省出陪公爹公婆一起出游的钱。每年一次,她陪二老外出旅游,背起老人爬山,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让公爹公婆高兴开心,尽兴舒心。1995年5月,公爹患病住院需要换肾,在丈夫不适合的情况下,王春芳二话不说,毫不犹豫,毅然给公爹捐出了一只肾。她先后送走了双方八位老人,床前照料数月或伺候数年,给老人整理遗容,料理后事,细心体贴,细致周到,无微不至,任劳任怨,她自己倒没有半句怨言。

  她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儿,做出的饭菜又非常爽心可口,父老乡亲有红白事,总好来找她,家里不管有多忙,她没有爽约过人家一次,她总是好帮忙,忙前忙后,是个一辈子闲不住的人,被大家称为“热心肠大嫂”。谁来家里借钱,她从来没有拒绝过,也不让人家打借条,更没有上人家的门催要过一次。时间一长,就忘了,她也就不要了。她总是说:“借钱不还,说明人家比咱家更艰困呢,咱怎么能再催要?去要不是往伤口上撒盐吗?”她天生就是这样简单纯洁、真诚善良!她还参加村里组织的“甜嫂美”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建设、保护环境、厕所革命、“六乱”“六清”、纠纷化解、安全宣教、便民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敬老助老、关爱老小、幸福家园、卫生保健、养老服务、文体活动等各项工作中,勇争一流、力拔头筹,成为让领导放心、群众乐心的好甜嫂,也是让老人舒心、儿女开心的孝老爱亲好榜样。

  王春芳里里外外“一把手”,农活儿家务事全靠她一人操持打理,农闲她还要去私企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吃饭不应时,饥一顿饱一顿的,多少次累至虚脱,为不良身体积攒下“祸根”。为双方老人为丈夫为孩子为他人,不辞辛苦,昼夜忙碌,她有高血压,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最终累瘫。一次车下救了小孩的命,她的腿为此受伤做过手术,中风瘫痪更使伤情雪上加霜,至今生活难以自理,有十分严重的脑出血后遗症,爱人日夜专职陪伴护理。王春芳先后被授予“当代中国最美孝女孝媳贤妻良母”、“河南省孝贤之星”等荣誉称号。

  慈母王春芳,把河洛王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孝圣始祖魏晋王祥的慈孝故事讲给一双爱女听——

  王祥(公元180年至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魏晋大臣。王祥早年丧生母薛氏,继母不慈,仍侍之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先亲尝。后母常欲得生鱼,时天寒冰冻,王祥“卧冰求鲤”,自此成为“古代二十四孝”的主人翁之一。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后人称赞道:“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新编二十四孝图》:孝梯里中颂王祥,卧冰求鲤传四方。一片孝心感继母,王览效法敬兄长。

  事母极孝。王祥为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其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父亲王融被公府屡次征召,但都未应召。王祥性情非常孝顺。他的生母薛氏早逝,继母对他并不好,多次在王祥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所以王祥的父亲也不喜欢他,常让他打扫牛圈,但王祥却更加恭谨。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他的孝心就是如此专诚而纯正。

  卧冰求鲤。王祥继母一次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砸冰捕鱼(一说卧在冰上),忽然冰块融化,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鲤鱼回去孝敬母亲。继母向王祥说很想吃烧黄雀,不久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屋帐内,王祥得以给母亲吃。邻居都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上天。

  孝感后母。有一次,王祥在另外一张床上睡觉,他的后母暗自过去想杀害他。恰好碰上王祥起床小解去了,只空砍得被子。不久,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对这件事很懊丧,便跪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深受感动而悔悟过来,从此像对亲生儿子那样对他。

  慈母王春芳还经常给女儿讲述西晋王裒闻雷泣墓的故事——

  王裒(?至公元311年),西晋学者。因王裒至孝,其去世后,为纪念王裒及其母,后人将其墓地以北的一座山丘命名为“慈母山”,将流经山下的河流称为“孝水河”,将其陵墓所在之地称为“慈埠”,即今山东省安丘市慈埠镇。其墓址位于镇中心以东约50米处,现为县级保护文物。其母之墓居左,墓前有石碑一座,王裒之墓居右,两座墓上均植有苍松,四季常青。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他的祖父王脩,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臣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攀到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裒就到母亲的墓前说:“王裒在这里。”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家贫,亲身耕种,根据人来耕田,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就告诉老师王裒委托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是用来庇护自己的。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求情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王裒就走到趋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同乡人管彦少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的志向浅薄只是想守在山野,昔日姐妹出嫁得都很远,连她们吉凶的信息都断绝了,每每我都用这来自我警示。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却跟母亲回到齐地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

  北海的邴春年少就很有志向节操,安于贫寒的生活窘境,背着书籍到处求学,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汉末学者邴原的再生。王裒认为邴春性格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定会一事无成。后果然邴春品行不端,学业不成。有识之人都以此归罪于邴春。王裒常主张人的品行只要回归善良的本性即可,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京城洛阳倾覆,贼寇强盗蜂拥而起时,亲族都想移渡到江东,王裒却极恋父母的坟茔而不离开,等到贼人越来越多,不得不要走时,还在留恋不舍导致没及时前行,于是被贼人所害。

  慈母王春芳亦向爱女讲其王姓的荣耀——

  王姓,中华第一大姓。“王”字,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姓建立了:新、赵汉、齐、燕、郑、赵、前蜀、北平、闽、蜀、安阳、高丽等政权。历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宋朝、元朝、明朝第一大姓。截至2019年,“王”姓是全国第一大姓,同时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海南、陕西、甘肃、新疆16个省(区、市)第一大姓。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王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历史上,王姓皇后多达36位。这样累代帝后之族,在中华姓氏中仅此一姓。王家的36位皇后是西汉至明朝12个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爷、15位公主的生母。此外,王姓在东汉至隋唐末年,还有92位宰相,其中西汉2人、曹魏1人、西晋3人、东晋22人、南朝宋19人、齐15人、梁及后梁23人、陈11人、北魏4人、唐朝4人。这也是各大姓氏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慈母王春芳给爱女讲王诩(鬼谷子)、王翦、王昭君、王充、王霸、王羲之、王献之、王叔和、王勃、王维、王昌龄、王安石、王应麟、王实甫、王冕、王士祯、王国维、王铭章、王若飞、王尽美、王尔琢、王树声、王运梅、王大珩、王淦昌、王稼祥、王震、王近山、王进喜、王选、王岐山、王楠、王亚平等,讲“新二十四孝”中王松梅、王春来的慈孝故事——

  王松梅:五十年侍奉四老,四儿子承接家风。王松梅,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人。50年来,王松梅精心侍奉公公以及3位未成家的叔公。白天她和丈夫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饭、干家务。每天她都早早为老人们铺好被褥,把洗脚的热水端到老人炕前,还经常为老人洗脚、修剪指甲。1998年,王松梅婉言谢绝了把三位老人接到镇敬老院养老的要求。在王松梅的潜移默化教育下,她的4个儿子和儿媳也加入到尊老敬老的行列。“新二十四孝”评委会礼敬王松梅的颁奖词:“半个世纪的坚守,半个世纪的孝行。朴实无华的举动,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的大孝精神,在子女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使孝道代代传承。”

  王春来:“当代孝子”施大爱,“极品男儿”著新书。王春来,河南洛阳市道北路洛阳监狱中队长。12年的不眠之夜,王春来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妈妈中间,他放弃了进司法部的机会,放弃了交际和应酬……每天,王春来一只手为母亲翻身,一只手为父亲换尿布。为了治疗父母的病,也为了省钱,他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护知识。“新二十四孝”评委会礼敬王春来的颁奖词:因为孝心,懂得了放弃;因为父母,学会了选择。在生命的征途中,把天平倾向父母,即使有所舍弃,也无怨无悔,在人生的考试中交出了满分的答卷。

  一个个感人的中华慈孝故事,慈母王春芳一遍又一遍地讲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听,让她们一生铭记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从小就扣好她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她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下慈孝的种子,为一双女儿打开了一扇忠孝仁爱的窗。自从2012年9月脑出血瘫痪之后,王春芳无法用行动尽孝了,她就当起了“慈孝顾问”和“慈孝指导师”的角色,用孝德爱心、慈言善语悉心指导一双女儿行孝尽孝、孝老爱亲。让她高兴与欣慰的是,两个女儿已经得到了她的身教言传和“慈孝真传”。她俩看在眼里,记到心上,妈妈的慈爱孝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影响到一双女儿。看到她的辛苦,老人在世的时候,一双女儿也经常利用星期天时间回家给双方老人洗洗头、剪剪指甲,搀扶着老人到处转转,每次看到她们姐妹两个,老人家都是乐得合不拢嘴。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乡亲,特别关注“全国新闻联播”,哪里发生了地震泥石流,哪里受了灾,哪儿遭了难,她都格外关注,写在手心儿里,记到心坎儿上,并带动全家人捐款献爱心,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王春芳一家相继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万余元。这一良好的家德家风,也感染着一双女儿,她俩积极主动自觉地为青春梦而学习,为中国梦而读书,拥有一副坚强的体魄和一颗不屈的灵魂,奋斗创立新我,奉献追求无我,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出彩当好人,她们都成了知名慈善公益达人。两个女儿没有辜负瘫娘的期望,长女成长为优秀党员教师,次女成长为优秀党员医师,她们牢记践行孝圣王祥《训子孙遗令》和圣哲朱熹《朱子家训》,较好地传承延续了琅邪王氏遗风和圣哲朱子遗风,事瘫娘极孝,求学路上带着病爹瘫娘,养家上学,打工救亲,用行动书写下感天动地的孝贤传奇故事。王春芳一家五代孝心接力,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深刻含义,孝老爱亲正能量播撒华夏大地。

  有一首《夸夸贤母好孝媳》的诗,点赞的就是中原孝媳贤母王春芳——

  伊洛河水起涟漪,夸夸贤母好孝媳。

  忠孝传家出孝女,王氏家风美乡里。

  十岁年纪挑大梁,务农打工度风雨。

  披星戴月十四载,为爹为娘苦身体。

  二十四岁进朱门,三十四年孝贤心。

  公公婆婆她侍奉,日里夜里忙不停。

  一周饭菜不重样,一年三套新衣裳。

  二老住房要朝阳,老人出门她搀上。

  二老睡觉她守床,不让蚊蝇近身旁。

  寒冬入睡怕冰凉,她为老人来暖床。

  时常又把笑话讲,只为二老多健康。

  血压必须自己量,打针先扎己身上。

  老人重病她心痛,日夜翻身睡不宁。

  四处问药累坏己,拖着病体来寻医。

  喂饭常常嘴对嘴,卡痰又是口对口。

  翻身洗澡寻常事,二老便秘用手抠。

  一身扛起里外事,身体严重被透支。

  务农打工家务活,她的付出实在多。

  长期劳作惹灾祸,日夜忙碌超负荷。

  二0一二九月底,积劳成疾累瘫己。

  病榻醒来吃力问,公爹吃饭多不多。

  配合医生勤锻炼,梦想续写孝爱篇。

  常说我们还年轻,吃喝先敬老公公。

  现今成为指导师,教育女儿讲孝敬。

  虽说春芳读书少,领着子女走孝道。

  朱子家训常念叨,弟子规里找法宝。

  孟母岳母她仿效,立下家规德忠孝。

  汶川地震她捐款,女儿捐上压岁钱。

  公益慈善她跑前,大家事情她爱管。

  古道热肠闲不住,跑前跑后忙不完。

  爱送女儿小人书,女儿看书她幸福。

  言传身教好家风,一双女儿读孝经。

  家长子女皆优秀,模范夫妻登高楼。

  长女萌萌得真传,孝老爱亲卅二年。

  中国好人留美名,全国孝贤树典型。

  小女帝儿紧跟上,接过孝爱接力棒。

  端给爷爷洗脚水,一日三餐喂瘫娘。

  贤母孝媳好瘫娘,五十八年好榜样。

  时代需要美孝像,孝贤榜上写春芳。

  河洛之水向海洋,孝老故事被传扬。

  孝贤残疾好乡媳,她的故事传千里。

  一代一代永记忆,感天动地好事迹。

  杜甫故里传佳话,香玉家乡好母女。

  贤母孝女来推举,孝贤之星请考虑。

  孝贤残疾好瘫娘,动人故事实在长。

  最美孝花朱萌萌,孝亲敬老好人榜。

  传播中原好声音,树立河南新形象。

  一场孝爱接力赛,结局必然更精彩。

  这家生活很无奈,急需大爱来关怀。

  孝贤母女大家帮,助力好人奔小康。

  平原故事说不尽,感动我们地球村。

  孝贤精神代代传,众人划桨开大船。

  中岳嵩山选孝贤,春芳萌萌来竞选。

  祈盼能有好结果,孝贤新事永续说。

  三、慈孝楷模朱萌萌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这是“中原慈孝之花”普通平凡的传奇人生,一个女孩用柔弱肩膀撑起一个家,用孝老爱亲生动演绎了坎坷艰难之后又见晴天的新时代慈孝典范人物故事,让我们相信柔弱女子也能坚强撑起半边天。大爱无疆,有爱就有奇迹,付出所有换来一个完整的家庭,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努力与命运抗争的慈孝人生。

  萌萌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朱熹后代传人,从小父亲就是一个热心肠的大好人,十里八乡谁家有困难,父亲都会伸出援手帮上一把,父亲还带领她学习《朱子家训》《朱氏祖训》,把道德、仁爱、孝忠、礼义、和合、耕读、勤俭放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母亲是孝圣王祥后代传人,王祥卧冰求鲤孝敬母亲的故事,从小就刻进了萌萌的心里,在父母慈孝教育下,萌萌从小就很乖巧懂事,三岁开始就为家里的老人熬制“孝心粥”,小小的年纪够不着锅灶台,萌萌就会自己爬上凳子,添加多少米熬制多久,更是在孩子心中熟记,家里老人手捧熬制的热粥,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还懂事地拿起小勺子,一勺一勺吹凉了喂给祖母和姥姥吃,有很多时候凳子打滑还会狠狠地摔下来,经常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不哭不闹还不让老人们看见担心,后来慢慢学着炒菜和做别的饭食,比如米饭、面条、饺子等,她担心老人营养不够,经常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变着花样儿做给老人吃,有时候被热油烫出了水泡,她怕老人担心,就简单包扎一下,故作镇定地笑着说不疼,还有的时候切菜或者切肉把手指头切破了,她简单处理一下继续给家里老人做饭,三岁到五岁本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可萌萌却在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慈孝”度过。

  五岁了,萌萌的个子高了一些,她变得更加懂事能干了,她成了妈妈的小助手小跟班,妈妈下地干活她也去,家里做家务也会自觉帮忙,成了里里外外的一把好小手,邻居们都夸她像一只开心快乐的小燕子飞来飞去。十岁那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把吃药来维持生命,同一年母亲也被查出了高血压妇科疾病,还做了手术,父母看着一贫如洗叮当响的家,忍不住落下了辛酸苦涩的泪水。这时候小萌萌像一只小燕子一样飞过来了,她拉起爸爸妈妈的手说你们别担心,这个家不会坍塌一切有我呢,以后这个家我来当你们就别担心了。一句承诺话语值千金,萌萌不是一句大话,以后家里所有的重担就真的落在了她稚嫩的肩头。萌萌也是一个能干勤劳的孩子,在家里照顾老人做家务一把抓,闲暇之余还要到地里打猪草种庄稼,很多时候是一边看书一边干活,忙起来比很多大人时间安排得更紧张。

  2010那一年,萌萌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激动开心地哭了,只是学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家里的三位老人祖父祖母姥姥都长期有病,在那个特别艰难的暑假里,萌萌精心地照顾三位老人,病的严重时候需要去医院住院,萌萌就做陪护穿梭在家庭和医院之间,给老人做饭送饭擦洗身子喂药等,因为祖母卧床不起需要贴身照顾,萌萌怕老人的褥疮溃烂就专门学习床上按摩拍打技术,还得给老人换洗弄脏的尿片,夜里萌萌怕老人掉床底下摔着,就把床边放上防护椅子,还把自己的小床挪到老人屋里。老人起不来床吃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喂,萌萌就耐心地给奶奶喂饭,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家,萌萌还专门和医院的护士学习拍背吸痰以及便秘处理方法等,还专门买了老人居家护理书籍,她怕自己学得不够专业,就在医院医生护士指导下示范了一遍又一遍,为此医院的工作人员提起这个女孩就会竖起大拇指。

  有一次,萌萌给奶奶喂饭的时候,突然一口痰上来,奶奶被呛得晕了过去,萌萌专业得像个医护人员一样,赶紧先给奶奶拍背,看效果不太明显,赶紧拿起从医院带回来的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奶奶口中一口一口地把痰吸了出来,当时家人都吓哭了。因为长期卧床不起,老人家患有严重便秘,有时候一连几天不排大便,肚子胀得像一面大鼓,饭也吃不下,撑得在床上直哼哼,这时候家里人急得手足无措,萌萌就会习惯地给老人家灌肠,她从医院收集好平时要用的管子,一根一根标上名字,一样一样收藏好。用温水灌完肠后老人依然解不出大便,这时候萌萌就会熟练地戴上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地把肠道里堆积的大便抠出来,每一天还会按时给老人按摩肚子换洗衣服擦洗身子,所以老人卧床不起多少天到最后去世的时候,身上竟然没有一点褥疮,给去世的老人穿衣服的时候,善良的乡亲们感动得哭了。在萌萌的精心照顾下,家里的几位老人安然离世而且比同样病的老人多活了好几年,送到坟地办好身后的一切后事。

  到了2012年,萌萌的妈妈因为血压太高,得了急性脑出血住进了危重病房,上大学的萌萌请了长假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最严重的时候母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萌萌就在外面看着妈妈,后来母亲抢救过来,却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手和脚的行动明显受限制,就连咀嚼的功能也受到了影响,刚开始吃东西不会吞咽,萌萌就听医生的话,用胃管慢慢地打进去一些流质饮食,比如牛奶稀饭等。还要抽出时间来,萌萌帮助妈妈按摩洗脚擦身子,喂药和康复训练按摩以及后续治疗等,细心的萌萌把母亲吃的药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严格按照医生说的时间服用。后来拔了胃管不能吃坚硬带渣的食物,如果一点不小心就会导致病人呼吸困难严重呛咳,甚至心脏停止跳动等,萌萌就用嘴小心翼翼地把食物一点点嚼碎,再用嘴慢慢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就像幼小时候自己牙口不好妈妈含食口喂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一样。因为长期身体不好很多时候,妈妈心情暴怒多疑又哭又闹烦躁不安,经常把盛好的饭菜打落一地,或者并不配合吃饭寻死觅活怕拖累家人等,这个时候萌萌就会像哄孩子一样耐心地和母亲说话或唱歌,从来没有发过一点脾气,整个医院和附近的邻居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在萌萌的悉心照料下,年底母亲病情稳定可以回家疗养了。

  春节后到了开学的日子,萌萌要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亲带在身边,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出租屋,把生活用品锅碗瓢盆都带在身边,白天是一边上课一边打工还要照顾不能自理的父母双亲,因为母亲脑出血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下不来床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解决,有时候刚换洗好床单被罩一扭脸又被弄脏了,萌萌没有一句责怪的话语就会重新清洗一遍,夜里两位老人怕冷睡不着觉,萌萌就会先进被窝暖热了再让老人睡下,或者把老人的脚换着抱在怀里暖热,一天中吃饭洗衣按摩洗脸甚至洗头擦身子都会无数次的重复,累的萌萌是腰疼腿酸,再加上休息的时间少经常是累的头晕眼花营养不良,但是萌萌从来没有抱怨或放弃过。白天还要找地方给人家打工挣钱来维持父母的高昂医药费,很多地方一看这个瘦弱的小女孩就直接拒绝了,为了证明自己,萌萌在打工的时候也是格外卖力,小小的肩膀不仅扛起了家庭也扛起了社会赋予的责任,多少次在照顾父母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去央求同学朋友老师借钱,借钱次数多了人家很多人一见她扭头就走,而她自己为了父母吃再多的苦都是心甘情愿,用她自己的话说父母给予我生命,任何时候我都不能辜负养育之恩绝不能放弃两位老人。

  每天早晨四点半,萌萌都会先起床,给父母擦脸喂药准备早饭,做完后再给两人一个一个喂下去,妈妈因为中风后大小便功能失禁,经常会把大小便解在裤子上,也有的时候会不停地有尿意便意想去上厕所,一晚上七八回的折腾,萌萌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她怕自己睡得太沉听不到妈妈的动静,就把她的手和妈妈的手用宽带子轻轻地绑起来,这样的话只要妈妈稍微动静大一点她就能按时醒过来。还有的时候萌萌刚从外面忙完回到家,看见妈妈一脸焦急又有些无奈地站在厕所门口,等她看过去就怯怯地低下了头,她就知道准是妈妈拉到裤子里了,这时候的妈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把脑袋压得很低很低,她就赶忙走过去没有任何埋怨和嫌弃的帮妈妈清理衣物。

  其实很多时候萌萌也很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每天承受精神和心理双重的压力,多少次萌萌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坚持鼓励自己前行,她咬着牙心想再苦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呀,只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13年的四月份,妈妈再次犯病住进了急救室,当时她的妈妈毫无意识昏迷不醒,因为没有钱医院一度拒绝治疗,萌萌没办法跪在医院主治医生和领导的面前,哭着恳求他们先救妈妈一命,她的孝心感动了医院的医护人员,终于医院方面决定先看病后期再慢慢补缴医疗费,只是治疗的情况并不乐观,治疗后很长一段时间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医院甚至告诉萌萌你的妈妈再也醒不过来了,最好的状态也是植物人。萌萌不死心,拉着妈妈的手一遍遍深情地呼喊,眼泪一滴一滴掉落在妈妈的脸上,她还给妈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和妈妈诉说家里以前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妹妹,包括自己身边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还一边给母亲按摩擦身子,或许是苍天也会被眼泪所感动,终于在萌萌一遍遍深情地哭喊中妈妈醒来了,就连身经百战的医护人员都感动地说,二次脑出血而且出血面积这么大醒过来真是医学的奇迹呀,真是女儿的孝心感动了苍天呢,就连阎王爷都不忍心带走萌萌的妈妈。

  只是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了又一大难题,母亲病情稍微好转一点,萌萌就厚着脸皮去亲戚朋友家借钱了,偌大的村子她挨家挨户地敲门,善良的乡亲们看到这个可怜瘦弱的孩子,都忍不住泪水涟涟,尽心的凑钱帮助他们一家子的医药费,只是面对巨额费用乡亲们的帮助还差很多,没办法只能去找老师同学或者打工过的地方借钱了,因为借的多能还上的少,很多人会害怕的躲着走或者说一些难听的话,萌萌往往是含着眼泪求了这个再换那个,打工很多时候失业很平常,毕竟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有稳定的收入,也有的地方嫌弃她瘦弱个头小,在外面承受了无尽的白眼和心酸,再回到家看一眼床上躺着的父母亲,她的心就像刀绞一样的疼痛,但她总相信风雨过后一定就是彩虹,很多时候生活太艰难了活着太累,受尽了委屈的时候萌萌会偷偷一个人大哭一场,但是回到家依然会温柔的面对父母,温柔的做饭洗衣服擦洗身子陪他们聊天等。

  终于在这个瘦弱萌萌的毅力和坚持下,这个家里的父母亲身体日渐好转,那是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和支撑,父母的病情有所好转,妹妹在学校品学兼优,而她自己也早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因为表现太过显著和突出,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妹妹也考上了大学在萌萌的资助下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萌萌也在自己的努力下还完了家里的二十多万元的外债,小女孩经历过很多风吹雨打逐渐长大成熟。雷锋同志曾经说过有一句话,做一件好事不难重要是坚持做一辈子好事。而萌萌恰好就是这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她不仅孝敬父母长辈,还会力所能及的帮助同学和身边的人,她的祖父母姥姥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不仅多活了几年而且活的非常好,这件事村子里的人一提起来就会竖起大拇指,她还找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无偿献血以及慈善志愿服务,帮助孤寡老人去偏远山区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参加全省高校孝爱公益宣讲、举办仁爱孝道讲座、去火车站汽车站义务服务乘客、骑电动车义务帮助乡村老人出行、打工挣钱主动帮扶困难老人和孩子、自觉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系列创建活动,22年累计2600多次。萌萌还走进全省各大高校、走向全国各地,走进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团中央“身影”榜样在线访谈,甘当孝心大使,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萌萌相继荣登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榜、善行义举榜、最美中国符号人物榜,先后荣获孔子奖章、当代中国最美孝女、中华孝女、中国好人、河南好人、中国十大孝子、中原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志愿者等50多项荣誉称号;其父母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其家庭为全国最美书香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郑州市最美家庭,一家四口人,均获评“河南省孝贤之星”。

  一个人可以撑起一片天,一个人可以温暖很多人,为别人力所能及地做很多事,这是萌萌的人生格言,她的人生就像一团火、一束光,照亮和温暖了我们的心,她的故事就像传奇和神话一样,被当地的老百姓时刻记起来,那些被帮助过的人心里暖暖的,不由得我想起来一首小诗:

  你是太阳是月亮

  把自己身上的光和热

  默默地发出来

  传递给家人

  你弱小的肩膀

  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空

  默默承担,甘心奉献

  在你的身上

  我看到了希望

  是人性散发出来的光辉

  是中华崛起的美好明天

  你是博爱,你是温暖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的光芒让我心安

  孝道仁爱付出

  是你的人生格言

  温柔和善良

  如春风般和煦灿烂

  我想步入你的后尘

  和你一起温暖这个人世间

  世界因你而美丽

  人间因你而更加温暖

  四、慈孝新星朱萌帝

  在弘扬、传播和践行慈孝文化方面事迹突出,经河南省孝贤之星评选组委会评审,特授予她“河南省孝贤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10月21日,在河南电视台八号演播厅举办的河南省孝贤之星颁奖典礼上,她得到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省乡村振兴协会、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联合表彰。

  她叫朱萌帝,河南郑州人,她28年痴梦不醒——梦想成为钟南山那样的“人民守护神”、屠呦呦那样的“人类活菩萨”,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解除父母亲和天下所有患者的病痛,护佑人类健康。

  “泰山巍巍,汶水汤汤。泱泱华夏,家国安康。济世为民,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百姓其昌。延年益寿,富贵同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下归仁,和谐万邦!”《泰山宣言》,铭记心房。

  她是朱子后裔,信奉孔孟之道和儒家学说;她是博士医师,深研岐黄之术与中医中药;她是中共党员,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中医中药中国行,实现中医复兴中国梦,努力在我!”,这是她的心声,亦是她的誓言,更是她的实践。

  她以传承弘扬中华中医药文化为己任,聚力中医药研究阐发、推广普及,助力慈善公益事业,致力大健康、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担当起中国中医复兴的神圣使命,为全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用儒家智慧、中医药文化造福人类的中国梦世界梦,努力成为大国良医,登顶中华医药之“泰山”,感受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感受古老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感受“天下归仁”的医者情怀和“仁者爱人”的使命担当,在互学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为人类健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美好未来贡献儒家智慧和中国力量。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缔造者,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深邃的思想牢牢铭刻在我们华夏民族的意识里,数千年生生不息,已然化为中华文明的血脉基因。

  健康是所有一切的基础,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她顺应时代要求,践行孔子“仁爱”思想,在健康中国建设中,高扬起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光辉旗帜,为百姓谋福祉。

  站在新的起点,聚焦当下,面向未来,新时代大担当,带着希望与梦想,带着执着与追求,开启中医中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巍巍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医学者和大国良医的精神源泉,代表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和谐”“平安”的期盼与向往。

  泰山作证、黄河作证,朱子后裔、党员医师,引领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特色、有优势、有潜能、有实功。泱泱中华源远流长,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卓越辉煌,健康产业宝藏丰富博大精深,传承弘扬前辈大师留下的珍贵健康养生财富,是新时代医师的庄严职责和神圣使命。

  朱萌帝以屠呦呦、钟南山为榜样,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推动中医健康事业发展,情系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一生践行、传播孔子思想精神,以仁爱之心,心系健康,肩负起大医天下使命,当好老百姓健康的捍卫者、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她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从小就爱党爱国、立志成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感恩利人。萌帝积极帮助老师做好班级上的各种事情,主动为同学分忧解难,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后进生补习功课,为困难同学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下雨天帮同学带雨具、打饭。一有空,她就往敬老院和福利院跑,帮助那里的老人和孤儿。在家乡更是如此,懂得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活雷锋”。

  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学习兴家、读书富家、文明塑家、和美暖家、公益爱家、道德旺家、科学教子、大爱育女,“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出彩做好人”,这是朱门家风对全家人的要求。一家人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华美德,落实《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四书章句集注》、《朱子四礼手册》,“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义”,刚柔相济,和谐中道,生成转化,包容涵摄,雍容大度,凝魂聚气,凝心聚力,家风从最初的“德、忠、孝”三字经演化成现在的“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九字经,24字朱门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两全、心疼父母、真才实学、爱党爱国”,就像一面明镜,时刻规范着全家人的言行。

  萌帝从小就很懂事,从来不和别的孩子比吃穿,而是比学习、比上进、比做好人、比做好事,由于父母得了重病,萌帝不得不在幼小年纪就承担起很多家庭重担。萌帝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党的正能量的强大感召下,她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优秀的中共党员。她长期参加各类义工活动及无偿献血、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成为校园知名公益达人。

  2012年9月,妈妈脑中风瘫痪,萌帝喂药喂饭、搓背洗澡、端屎端尿、日夜护理,用行动书写下一段孝老爱亲的动人传奇。长期以来,萌帝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传递善良与爱心,无偿献血、义务支教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参加全省高校孝爱公益宣讲、举办仁爱孝道讲座、去火车站汽车站义务服务乘客、骑电动车义务帮助乡村老人出行、打工挣钱主动帮扶困难老人和孩子、自觉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系列创建活动等,18年累计2000多次。她通过全省高校巡回演讲,把忠孝的种子撒遍大中原;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让仁爱的星火燎原全中国。身为白衣战士,她参加湖北武汉保卫战和疫情防控,并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地发出光和热:在最近几年新冠疫情中,她经常加班加点争先恐后忘我付出和奉献,多少次舍小家为大家,在抗疫斗争中努力与新冠肺炎作战,成为同事和患者口中亲切的“大白姐姐”。

  萌帝从小就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助人为乐、关爱同学、帮助老人,学医10年来,只要有慈善公益活动和医疗科普行动,再忙再累也要参加,她义务为众多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类医疗救助、心理咨询、保健养生服务等,她还在国内外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春风化雨培“五育”,润物无声立德心——

  她曾任大研会主席,带领研会成员取得“优秀研究生会”、“优秀研究生会主席团”称号,获得知行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德育助理等多项荣誉。

  制度文化建设:有制度,有温度,助成长。作为日常德育助理,她将“德育”工作渗透在日常事务中,在解决每件小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观念的转变、思想上的成长,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院系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在院系和同学们之间筑起了沟通的桥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协助院系老师制定了每日打卡定位制度、核酸检测登记制度、三院区常规查寝制度,守护在校生安全,做到了疫情期间零感染。在严格落实每项制度执行的同时,她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展开“个体化管理”,让有困难的同学感受到关怀。制度和温度并行,陪伴每位同学成长。

  精神文化建设:打造“五育味道”的社区文化。作为“五育萌主”,她协助老师修订并完成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并录制视频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在综合素质测评管理方法的指导和激励下,院系师生以“同济颜”研究生团队为核心,在学生社区内开展了多项五育活动,取得累累硕果。

  德育:朋辈引领-党团班共建。她创新性提出党团班共建的活动开展模式,联合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举办“及人之老”一对一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孝昌县巴石村下乡义诊等活动,两项活动获得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肯定和报道。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逐步引导院系同学意识到“守护健康,服务社会”是医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

  智育:助推思维碰撞,引领学术创新。她联合院系研究生会举办了“十佳论文”座谈分享会、同济颜学术蓝-“颜咖开聊了”科研分享讲座,邀请院系优秀的师兄师姐为在院学生分享科研思路和经验,干货满满,获得全院学生积极响应。

  体育:塑造强健体魄,展现青春力量。为了提高院系学生的身体素质,她和后勤部门多次沟通后,科研园区逐步完善了操场、球类运动场所的设施。同学们在科研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在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羽毛球联赛获得冠军,第五届“知心导师杯”羽毛球联赛获得冠军。

  美育: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她积极搭建活动平台,鼓励院系同学“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同学们参加研究生党史歌唱大赛获得特等奖,用歌声高唱《我爱你,中国》;参加“舞与伦比”大赛,两支参赛队伍荣获一等奖及优胜奖。

  劳育:重视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她策划并举办了同济颜文艺紫-“与你相寓,一见钟寝”寝室文化节活动,引导同学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弘扬劳动精神,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权益心理建设:勤做调研,多干实事,守护心灵。开展调研座谈,完善基础设施。她将“研代会”和日常调研会作为权益问题的收集窗口,帮助同学解决社区生活中遇到的选房、住宿变更、食堂、寝室报修等问题1000多件,回复信息总量达3000余条。她按时召开院系现场调研和座谈会,切实解决大家科研生活中的问题。实验医学研究中心24小时开放、实验动物中心面积大幅增加、宿舍环境和设施不断改善以及增设的咖啡厅、阅览室、室内球场、小雨共享电车……“为同学做实事”是她的工作信条。构建解压平台,优化心理素质。她积极组织院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邀请专业的教授进行答疑解惑。她策划并举办了第一届同济颜心理绿—“将烦恼甩在风中”定向越野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学生社区内搭建解压平台,促进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青春担当。她表示,德育助理作为大学研究生骨干培训的重要环节,为其提供了锻炼平台。作为一名日常德育助理,“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是初心,成为一名有信念、有追求、有温度、有力量的德育助理是信念。带着初心和信念,她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做出贡献。

  她打算筹建国医养生馆,弘扬推广中医文化,宣传普及“整体养生”观和“治未病”的国医智慧理念,增强农村居民疾病预防意识,改变病后拖延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靶向助力健康扶贫、文化脱贫,让更多民众领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她虚怀若谷,虚心求教,立志寻遍天下名医,就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就像唐僧取经那样取回“真经”,报效祖国,报答人民,造福人类,护佑众生。

  朱萌帝,一颗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医学新星,正冉冉升起在中国中医药的璀璨星空,为健康中国、为人类健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她拼搏着、奋斗着、研究着、奉献着,不知疲倦,日夜奋战,青春的血汗洒向中华大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四十一】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四十一】

2024-03-11 10:31

12361

踢毽子,有悠久的历史,据传始于汉,盛于六朝、隋、唐。明朝年间,有一首民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风筝;杨柳儿死,踢毽子……”在过去的农村,踢毽子,是一项时尚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好毽,漂亮--”每日清晨或傍晚,在农家小院,伴随着上下翻飞的绮丽彩毛毽,三五成群的人们就不时爆发出了阵阵喝彩声。家乡是何时兴起踢毽子的,我不曾考究,只知道我与父母亲从山北回来的那天起,就已经有了毽子的存在。那时,大家一边踢毽子,一边讲述着村里的轶闻趣事。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至四十二】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至四十二】

2024-03-11 10:31

12416

茅根草是茅草的根部,是一种药材,由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制作而成。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四十三】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四十三】

2024-03-11 10:31

13445

据《直隶汝州全志》记载:抱玉山在马鞍山东,鳌头村北,州西七十五里。《直隶汝州全志》上还登载有一首州人张申重阳节后登游抱玉山的《登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