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黄永玉【之二十三】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郭进拴

发表于: 2024-03-12 13:57

  不急

  《无愁河》从二〇〇九年起在《收获》上连载,我和不少读者一样,一直“跟读”,到现在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跟着跟着,这漫长的阅读,仿佛跟出了节奏,跟出了旋律。读这一卷《八年》,是重读,也仿佛是回旋。一边读一边想,还真是应该再读这一遍。哪能没有回旋呢。

  序子学木刻,第一幅作品发表在《血花日报》上,朱成淦先生指点道,“你眼睛要注意明暗问题,起码看三个部分,亮的,暗的,不明不暗的三个调子……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的是五调子,你先抓三个就行了。”(363页)

  黄永玉1947年发表诗歌《风车和我的瞌睡》并做同名木刻

  2020年,黄永玉为版画艺术展整理木刻板

  说的是画画和木刻,我想到了写文章。哪怕是写论文,能不能也有三个、五个明暗调子?总见有人讨论文学批评的文体,想到过这三五个明暗的调子没有?

  第二幅木刻,朱先生说“倦慵之作”,说“心思松”——“这七个字一辈子也没忘记。”(363-364页)

  也通文章的写作。

  但收获的岂止是文章的作法,不过这个比较容易说而已。别的,且只举一个例子吧。

  我以前想不明白一件事,整人的人,整错了,自己也知道整错了,即使不道歉赔罪,也大可罢手,不再整下去。“他不。你不死,你活着,他反而认为是你在伤害他。”(507页)一句惊醒懵懂人,解决了困扰我好久的问题。

  这部书,慢慢读,总有东西给你。黄永玉写起来不着急,我们读,也不用着急。

  前头说过,序子批评《岳阳楼记》“写得急”;一九七二年,黄永玉跟一个年轻学生通信,指出他写作“缺乏构思上的延续力,你老是像闪光灯似的运用文字。一句一个意思,没有把造句耐心地用三两句或一小段宣叙得从容些。”可见“急”,在黄永玉心里是写作的大忌。由此我们多少明白,《无愁河》为啥写得不急,写得那么耐心,那么从容,第一部三卷,第二部《八年》出了上卷,还有中卷和下卷,还有第三部——老人家您慢慢写,我们慢慢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我读黄永玉【之二十四】

我读黄永玉【之二十四】

2024-03-12 13:57

13142

黄永玉出版了追忆他与表叔沈从文一生交往的新作《沈从文与我》,讲述了两人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沈从文不仅是黄永玉的表叔,也是其一生的领路人,他鼓励了黄永玉完成了离开凤凰小城、回国、摆脱“文革”困境等人生重大改变。《沈从文与我》开篇拉页印有2009年黄永玉先生亲自手书《永恒的湘西和沈从文》,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大量的老照片以及黄永玉的字画,很多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我读黄永玉【之二十五】

我读黄永玉【之二十五】

2024-03-12 13:57

12658

 “万荷堂”鹤立鸡群地矗立在小村庄里,简直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处名胜,加之黄永玉的名气,经常会遭遇各种不速之客。那些外表凶悍的大狗们便派上了用场。老人笑着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来了一个人坐下不走,拿了大纸给我,让我给他画画。我说:‘你走不走,不走?好。...

我读黄永玉【之三十】

我读黄永玉【之三十】

2024-03-12 13:57

13930

有困惑于为当下中国少年选择怎样的“心智之书”、“情感之书”的吗,选“无愁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