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心魄的《红海行动》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郭进拴

发表于: 2024-03-29 08:15

  2018年3月10日下午,我慕名到影院观看了《红海行动》。

  电影拍摄于非洲国家摩洛哥,故事背景是非洲北部某国发生政变,当地华侨面临生命危险,我海军战舰及蛟龙突击队前往该国执行撤侨任务。影片的非洲部分全部在摩洛哥实地取景,从陡峻的高山到荒芜的沙漠,从繁华的城市街头到落寞的古城老巷,辗转近十个地区。黄沙万里、辽阔无垠的非洲大地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茫茫沙海中穿行的悍马车队显得那样渺小,也预示着在非洲执行撤侨行动的艰难。

  从海军的护卫舰到海军特战部队的单兵装备,都力求达到最优的观影效果。也把当年那次有惊无险的也门撤侨行动还原的淋漓尽致。

  撤侨行动早已有之,我国也并非第一次进行撤侨行动,从上世纪印尼撤侨事件到近些年频频动用国家力量进行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新西兰撤侨和今年的巴厘岛撤侨,都凸显了我国在国家综合国力日益上涨后,对本国国民的重视和保护。但撤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相对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撤侨行动,面对着战乱地区的撤侨工作就显得难上加难。电影红海行动所描述的也门撤侨,相比之前的利比亚撤侨,其实更为错综复杂,利比亚撤侨,好歹有个时间点,欧美准备动手之前,明确告诉无关国家自行撤侨,我军和外交部动员起来也有个心理准备。也门撤侨则是毫无征兆,突然而至的战乱让太多国家慌了神乱了阵脚。因此,也门撤侨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准备不足。这不仅仅是物资、人员、行动方案的准备不足,更是心理上的准备不足。也门撤侨的第二个难点,就是组织侨民困难,虽然说中资机构和海外侨民基本都在其首都附近,但随着国人日益增加的冒险精神,进入也门腹地甚至是交战区的国人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撤侨的难度,乃至增加了营救的困难性。特种部队孤军深入,挑战营救人员的极限。组织特种部队深入敌后,这在用兵上,叫兵行险着。我们都知道,特种部队虽然特别,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兰博",特种部队深入到前所未知的地域,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我们熟悉的很多美国大片都描述过这样的场景。我军在现实中,对外用兵还存在着各方面的掣肘,尤其是国际法,特别规定了进入交战地域的非交战国,只能使用别国武器。虽然我军在历次与外军的联合演习中,都曾经熟悉和使用过外军武器装备,但毕竟不是自己的装备。这样的特别规定造成了我军特种部队不能使用自己已经熟练的装备,例如95式突击步枪、88式狙击步枪、92式手枪和被军迷戏称为"26"式的远程狙击步枪等等。不趁手的兵器加上陌生的地域环境,还有"复杂的电磁环境"(交战双方互相电磁干扰),这一切都让进入交战区的特种部队陷入到极端困难的处境中,这就是撤侨行动的第三个难点:营救困难。好在的是,经过重重困难,我军特种部队还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下一步就该主角上场了:054A型导弹护卫舰。然而,主角并没有主角光环,预告片中描述,我军军舰面临也门反政府武装的攻击!于是,本次撤侨行动的最难点登场了:如何撤离。海军是一个国家维护自身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民众正常合法的海洋航行权益的重要武装力量。一个拥有全面的战斗力的国家海军应该具备四个阶段的海军:内河海军、近岸防御海军、近海海军、远洋海军(即内、褐、绿、蓝)。对于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贸易状况,拥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蓝水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来讲,海军作为国际军种,在平常都会访问各国,此时军舰作为流动的国土,会收到邀请进入到各国的军港中停泊和开放参观。但在没有收到邀请之前,海军军舰通常不得进入别国12海里领海区域内,这在国际法上是明文规定的。即使收到邀请,通常也必须由受访国的海事部门登舰引航,受访国还会派出陪访军舰陪同,这一流程在国际上通用存在。

  《红海行动》的动作场面效果极其震撼,影片中所有爆炸场景均为真实爆破,主演甚至被爆炸的飞石砸伤!摩洛哥方面更是对该片提供了大力支持:一场戏就动用了1200多名群众演员,以及大量摩洛哥皇家卫队宪兵参演!片中出现的各种轻武器自不必说,悍马车、"美洲狮"直升机纷纷登场,甚至动用了该国的主力坦克M60!50多吨的重型坦克在沙漠中狂飙、对射的场景着实震撼人心,炮弹迎面击中坦克的瞬间更是无比逼真,届时一定会让影院现场的观众尖叫着护住眼睛。另外还要说说本片最良心的一个镜头。以往的低成本影片,那头开炮这头爆炸,直接在目标埋个炸药引爆了事。本片中不仅炮弹的飞行轨迹清晰可见,更是直接能看到炮弹击中悍马车的瞬间,可见拍摄之用心。这部影片最让我们动容的,并不是片中的作战镜头,反而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安全、安心、踏实的瞬间。就像也门撤侨行动中的那两个经典镜头:我军特战队员威武霸气的在也门港口前矗立的英姿,旁边写着:中国海军地域,外人不得接近。对比百年前租界旁的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不由让人感慨万千。另一个,是海军的女兵领着活蹦乱跳的小姑娘快乐的登舰回家,对比叙利亚男孩面对记者的镜头举起双手的可怜。这一幕幕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的在内心中发出溢满心怀的爱国之情。在各类魔幻、奇幻、动画等系列的春节电影档期间,一部反映中国首部现代化海军题材的影片《红海行动》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春节档的一匹黑马。

  相对于合家欢的轻松观影气氛,《红海行动》则是以凛凛的军事化风格、肃穆壮观的战争场面、沸腾的爱国热血令人叹为观止。《红海行动》故事以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以队长杨锐为首的8人小组“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经历了重重阻力最终成功完成撤侨行动。8人小组“蛟龙突击队”在两个多小时的演绎中,凸显了狙击手、爆破手、重炮手等每位军人的技能发挥和性格魅力,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张译饰演的突击队队长杨锐,他对于上级命令的坚决服从、对受命于危难之间的勇敢、对生死相付的战友们的呵护、在枪林弹雨间沉着指挥的冷静等性格特征跃然荧屏,将一个身负国家使命的军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荧屏初遇张译,还是十几年前的《士兵突击》,那时候“不抛弃不放弃”的军旅精神影响了一代人逐梦的信心。张译饰演的班长史今,至今仍然是观众“军旅梦”中最柔软的部分。那个为了选兵干了一碗烈酒的班长,那个护犊子在连长面前忍辱负重的班长,那个第一次看到自己守护的北京城在长安街含着糖果泪流满面的班长,那个退伍时候与许三多感人分别的班长……作为许三多军旅路上的指路人,张译饰演的史今让“班长”成为最温暖的称呼,也成为最经典的荧屏形象之一。

  此次在大荧幕张译化身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戏外的十年当兵经历,从坐姿、站姿、敬礼、走路……点滴都能看到军人的影子。杨锐的坚毅和临危受命,让这个角色更多的是要展现出危难之间的沉着冷静和行动力。从和平年代在军旅中“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坚持到反恐行动中“勇者无敌”的不惧牺牲,张译将不同背景下的军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士兵突击》12年之后再次饰演军人,意义深远,拿他的话来说:不敢轻易饰演军人,没有充分准备不敢轻易穿上军装饰演军人,但每次穿上军装,心跳会加快,骨头都会变硬……如果祖国有需要,我会随时回到部队。

  这是承诺,是使命。也是军人的魂。相对于军旅片塑造的个体英雄,《红海行动》的一大亮点是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塑造了“蛟龙突击队”8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的技能特长涵盖拆弹、狙击、爆破等多领域,也有面对生死压力的惧怯之心。这样的协同作战让观众对每个突击队员的性格和技能都印象深刻,而突击队如何在枪林弹雨中解救人质并面对不同的复杂环境进行周密部署安排则考验了团队核心——突击队队长杨锐的核心领导力。

  张译演绎的杨锐队长的领导力在多处显示出来:街头巷战解救废弃工厂的华侨时,面对恐怖分子集中火力包围以及平民人肉炸弹的考验,杨锐缜密部署,分队协作,成功保护侨胞撤离;撤侨途中遭遇恐怖分子伏击时,杨锐积极观察地形,对狙击手、爆破手、通信兵、机枪手们的分工协作,以及在危难关头弃车对战友们的保护,都显现了其危难时刻的领导力和观察力;特别是在最后解救人质营的人质之时,以8人对抗150的悬殊差异,以乔装、分组合作等方式打入恐怖分子内部,面对突发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冷静指挥,战术变化,都体现了杨锐作为突击队队长的沉着冷静。虽然张译饰演的杨锐队长影片中展现得更多的是军人热血,但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感性一面也让这个角色有血有肉。比如面对狙击手的重创,他独自隐瞒战友伤情;面对记者夏楠强行执行任务的反对,到为其感染毅然决定解救全部人质的视死如归;从“服从命令为天职”到面对突发事故自行寻找“黄饼”阴谋的随机应变……杨锐的担当不仅在于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更是发自于内心的普世的人文关怀。

  除了角色亮点,《红海行动》的战争场面也令人叹为观止,全片运用了“海、陆、空三线调度”和“实景拍摄”的拍摄形式。在非洲摩洛哥取景,从陡峻的高山到荒芜的沙漠,从繁华的城市街头到落寞的古城老巷,海战、巷战、车战、荒漠坦克战等让观众瞬间体验到了和平的珍贵。突击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的穿梭,生死一线的血肉模糊让人泪流满面。那些负重冲锋的战士们守护的是生命,也是一方国家的使命和尊严。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注重细节,蛟龙特战队是一个真正的特种兵团队,从团队人员的配置来看,队长、副队长爆破手、狙击手顾顺、观察员李懂、机枪手佟莉、机枪手石头、医疗兵陆琛、通信兵庄羽,每个人各司其职,性格鲜明立体,战术完美配合,这才是笔者心中的特种兵部队该有的样子。

  和以往那些号称有多努力却妆容精致的演员相比,《红海行动》真的能看出来演员的辛苦与付出,不管是饰演夏楠的海清也好,饰演佟莉的蒋璐霞也好,完全不顾女人形象,几乎都成了泥人。

  作为一个战地记者,夏楠完全没有圣母玛莉苏,没有拖蛟龙特战队的后腿,所做的决定完全正确,真是难得的一个不讨厌的女主角。

  战争真实残酷又震撼,看到后来小七除了流泪,还有少许不适感。

  其实真实的战场比这个要残酷的多,但是我们在温室呆久了,渐渐以为所有的英雄都能平安归来,《红海行动》很残忍地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英雄的样子,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流血牺牲,也会颤抖哭喊。

  还有演员,非常欣慰张泽、海清这两个实力派终于当男女主角扛票房了。

  蛟龙特战队其他的演员,除了杜江有点知名度之外,笔者一直以为黄景瑜是流量鲜肉明星,查了一下资料,黄景瑜还擅长巴西柔术,真是始料未及。

  尹昉、蒋璐霞、郭家豪、王雨甜、麦亨利这些人笔者连听都没有听过。

  可是他们都完成的很好。

  最让笔者觉得惊喜的是蒋璐霞。

  我们看的英雄好莱坞式电影,女性基本上是绿叶是点缀,是为了衬托英雄的伟岸的,是为了展现英雄的柔情,而佟莉不是,她是真正地巾帼不让须眉,有勇有谋。

  有一个她和恐怖分子搏斗的镜头,明显她的力气不如对手,在敌人站立的情况下从裸绞被阻挠到锁技废掉敌人一个胳膊再返回裸绞,最终把敌人拖到地面,才艰难的胜利。

  这是笔者看的功夫片也好,动作片也好,在展示男性荷尔蒙的影片中,非常少见的让女性展示格斗的技巧的镜头。

  后来看了《红海行动》的一些采访,林超贤导演说她在拍摄的过程中很能吃苦。

  看她寸头的样子也完全不在意形象。

  更难得的是她居然是全国少林拳武术冠军,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

  想想中国功夫电影的功夫明星都要断层了,以前我们有李小龙、成龙、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吴京等等享誉全世界的功夫巨星。

  现在呢,新生代的功夫明星有几个?

  更不要说已经断层了很多年的女动作明星了,能记得的还是惠英红、杨紫琼、元秋、李赛凤、胡慧中这些前辈。

  也许,蒋璐霞的出现能填补女动作明星这一空白,或者能接上新生代功夫明星的大旗也未可知。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沙漠中的铿锵玫瑰,海清老师的战地记者,蒋璐霞的特战队员……

  这部电影,导演的诚意满满,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场面很残酷,但是很真实,打仗就是要流血的,战争就是要死人的,你所看到的和平是那些无名的英雄用热血换来的。

  电影中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团队合作,最开始的那个狙击手黄景瑜的出场真的帅到我了,团队是需要磨合的,狙击手非常有个性了,和观察手尹眆互相较劲,蒋璐霞和王雨甜之间的温情,那一颗糖,真的很甜吧,让我们看到了铁骨铮铮的军人也有柔情的一面,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张译老师的那句"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听到真的感动,瞬间哭了出来。

  和平背后是无数像他们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用身体血泪堆砌的长城,前仆后继,死而后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李佩甫和他的《平原客》

李佩甫和他的《平原客》

2024-03-29 08:15

22565

李佩甫有一双鹰之眼,《平原客》呈现出他对人情世故的运筹帷幄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他有复杂的视野,能够将几条线索并行推进,叙事由乡村延伸至城市,由官场延伸至商场……他始终以人际关作为着眼点,不同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使李德林、张二彩夫妇反目成仇;不同时代处境和价值理念让赫连东山与赫连西楚父子变成仇。中原的地域特性促使李佩甫深思并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抓住“关系”就抓住了中国社会和世道人心的本质。李佩甫的写作辨识度很高,他深谙中原的植物、风土、人情,而中原正是“乡土中国”的缩影。小说以力见长,美则弱矣。...

张宇和他的《推开众妙之门》

张宇和他的《推开众妙之门》

2024-03-29 08:15

21493

张宇是我的豫西老乡和老朋友。河南洛宁人。中共党员。1970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曾任洛阳地区、三门峡市文联主席,《莽原》主编,河南省青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河南省作协原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张宇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晒太阳》《软弱》《疼痛与抚摸》《表演爱情》《蚂蚁》等,中篇小说《没有孤独》《活鬼》《乡村情感》《飘扬》等,散文随笔选集《张宇散文》等。作品曾获省政府、中国作协多次奖励。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西班牙语等版本。...

周大新和他的小说

周大新和他的小说

2024-03-29 08:15

21800

《湖光山色》以亚洲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