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善于举例的演讲家

来源:蜗牛文摘网

作者:千叶帆

发表于: 2021-08-13 18:04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我国近代的国学大师、改革家,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讲家,他的演讲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人听着轻松,感受深刻,真如醍醐灌顶。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梁启超的演讲风采。
  俗话说:“若要讲清,举例说明。”有的观点由于其严肃性、学术性太强,如果直接讲会使观众感到枯燥无味或难以理解,对于这一难题,梁启超总是能用恰当的小例子来进行说明。在《学问之趣味》的演讲中,他这样讲道: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列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荷塘清趣》肖金婷  8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在这里,为了讲清什么是真正的“趣味”,梁启超首先说明“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但如果只这样交代,演讲则难免显得晦涩难懂,接着,他举了三个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例子——赌钱、吃酒、做官,说明虽然这三件事都会让人觉得有趣,但是时间长了都会产生出相反的结果:赌钱会输,吃酒会病,做官会有离职的时候,所以这样的“趣”不是真正的趣味。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趣味要以趣味开始,以趣味结束,并顺势导入主题——学问的趣味。梁启超用生动的举例使本来很严肃、很枯燥的话题变得生动形象,引起了听众的兴趣。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梁启超在演讲中很善于举例。在他的演讲中,或诗词名句,或名人名言,或典故成语,信手拈来,通过引用使演讲具有了雄辩的说服力。在题为《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他讲道——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知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地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现在你所爱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为了说明要做好学问,必须先做好人的道理,他先举出卖国贼、政客虽然有知识但却因为做人失败而成为败类的例子,然后引用屈原的名言,来说明不学做人,只讲学问的可悲下场,借“诗人”之言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令人信服。所以,在演讲中,适当的进行引用,不但可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还可以使演讲的知识厚度增强,语言文采魅力大增!
  梁启超的演讲,生动形象的举例让演讲觉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看似随意,实则极为精当的引用,让演讲韵味深厚,文采飞扬。其高超的演讲艺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梁启超:善于举例的演讲家,作者:千叶帆,来源:蜗牛文摘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辩论:沈钧儒智辩大法官

辩论:沈钧儒智辩大法官

2021-08-13 18:04

108672

因为积极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法庭上,审判长方闻一开始便想诱导沈钧儒:你赞成共产主义吗?赞成共产主义在当时可是杀头的罪,沈钧儒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请审判长注意这一点,就是我们从不谈所谓主义。起诉书竟指被告等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的主义,不知检察官有何依据?如果一定说被告宣传什么主义的话,那么,我们的主义,就是抗日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交际:职场新人如何脱颖而出?

交际:职场新人如何脱颖而出?

2021-08-13 18:04

109273

初入职场,如何快速地融入自己的角色,进而得到上司的青睐?这是许多职场新人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成功者的经验,看看他们是怎样脱颖而出的。 ...

交际案例分析:都是“称呼”惹的祸

交际案例分析:都是“称呼”惹的祸

2021-08-13 18:04

112404

小小称呼,怎能惹祸?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可您还别不信,真有人因此闯了祸。下面我们邀请的三位“嘉宾”,都有过被下属不当称呼的经历,希望他们讲述的故事能对职场中人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