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赛事] 作为“问题青少年”的涂鸦艺术家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21-02-23 15:41

  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些被压抑的阶层,借助涂鸦这种方式,在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进行涂鸦,发泄内心不满以及情绪。这种基于心理冲动创造出来的涂鸦作品,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具有反传统、反社会的倾向,表达了他们反抗体制、表达不满、控诉社会的态度。无论是他们涂鸦的场所,还是涂鸦的内容,都表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和反判性,这无疑会对公共空间、城市环境形成一种冒犯。
  涂鸦艺术家大多是劳动阶级的后代,并且大都具有较强的反叛意识,即我们所说的"问题青少年"。"问题"可以做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他们有问题意识,这使他们涂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挑战性,提出有价值"问题"是对现实最强烈的批判方式;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就是问题的载体--吸毒,斗殴,奇装异服,神出鬼没,露宿街头,另类聚会。这样一种人群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作为涂鸦艺术家,在充满禁忌的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除了具备相当的胆量,精神状态是其创作源泉所在,也是其挑战即成惯例的动力所在。下文列举三位美国涂鸦艺术家的精神状态的一个层面,
  基思·哈林:越界的兴奋
  我一直对一张基思·哈林的照片感兴趣,照片中的基思·哈林攀援于铁丝网墙上,目光警觉,动作敏捷、紧张。"墙"显然是边界的象征,对边界不停的触犯,正是我所理解的涂鸦艺术的题中之意。哈林这张照片表现了涂鸦艺术家应具有的品质:反叛、不停止的触犯,对惊恐不安状态的情有独钟,对既定事物的警觉,对超越边界、跨越禁忌所带来的兴奋的沉迷。
  让-米歇尔·巴斯基亚:疏离于社会的生存状态
  巴斯基亚童年就擅长阅读,但高中时离开了学校,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学。17岁时,他就离开了家庭。1977年至1979年,他一直居无定所,很多时候露宿街头,有时候住在废弃建筑或朋友家里。1980年,巴斯基亚在反正统文化的"时代广场展"中脱颖而出,此后声名鹊起。尽管来自街头,但巴斯基亚身上却极少有"暴富"后的忘乎所以,"他的工作室里只有一台简陋的电视机和床,地上就是艺术史的书籍和画册,画挂满了四壁。"1987年,安迪·沃霍尔遭枪击去世后,巴斯基亚深居简出。1988年8月12日,巴奎斯特因过量服用海洛因去世。
  戴维·沃伊纳洛维克茨:不被接受的过去经历与时下创作
  "我觉得我的整个生命就像是从社会边缘之外探究社会的情况,我遇到了如此多的事情,那都是被认为应当受到谴责的事情--同性恋或者是在孩子时做过的男童妓,又或者是缺乏教育。我的这一生都一直企盼着被这个世界所接纳,但是……我唯一能被接纳的途径就是要否定我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事情。在我被确诊得(艾滋)病的那一刻,我就完全放弃了这种奢望。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我不能被接纳的地方,还有我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正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我可以把这种异化当做一种工具,去表现一种真我的感觉。"(戴维·沃伊纳洛维克茨自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涂鸦艺术的堕落

涂鸦艺术的堕落

2021-02-23 15:41

97307

随着涂鸦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城市涂鸦已经与其发生状态有了很大不同,它最初是表现了一种民间力量。后来,这种涂鸦艺术逐渐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一些艺术经纪人、学院派艺术家也参与进来,将艺术性渗入其中,涂鸦艺术慢慢弱化了其反判性,变得风格化起来。在各方人士的参与中,专业涂鸦团体纷纷出现,涂鸦艺术甚至进驻画廊、博物馆,由"民间艺术"转变成为"雅艺术",供人投资、收藏,涂鸦艺术在西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了它的"辉煌期",但这种辉煌是以丧失其生命力为代价的。...

中国涂鸦的不可能性

中国涂鸦的不可能性

2021-02-23 15:41

110664

近年来中国城市街头的也出现了一些涂鸦作品,但大部分艺术水准不高,在艺术风格上更多的是对国外涂鸦艺术的模仿,与中国关系并不大。中国为什么不可能产生自己的涂鸦艺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

插画和装饰画有什么不同

插画和装饰画有什么不同

2021-11-23 09:01

161588

插画:是一种穿插在小说等文学书籍之中的画,插画之所以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要体现出情节的发展,又要包含画家自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