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四十七】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2855510

发表于: 2025-02-22 10:05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四十七】


        正是源于一份真挚的友情与寄托,赵洪亮才写出了这么脍炙人口的好诗!
      诗境即人境,人生境界狭隘的小人,永远无法升华如此深邃的思想和宽广的胸襟。赵洪亮的诗句骨正音清,虽不是警句格言,却发人深省。 
      一个人是有多种身份的。对于赵洪亮而言,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诗人;他是父母的儿子,同时也是女儿的父亲,妻子的丈夫;赵洪亮是公民、朋友,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诗人……说诗如其人,赵洪亮的诗正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在不同的身份背景和语境中生成。体现的是责任、义务、精神、意志,也呈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波澜。而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与哲思,亦揭示了赵洪亮在诗意生存中的思想深度与广度。读赵洪亮的诗,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同侧面的立体存在,既有对生活的智性认知,又是对心灵的抚慰。   
    赵洪亮以他的谦谨、好学、敏锐及认真的敬业精神,逐渐走向一个成熟的诗人,但赵洪亮人还是原来的本色,温和、淳朴、谦谨、微笑,赵洪亮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竟然常在报刊上发表诗作。抒春风秋雨之情怀,思青春生命之真谛,唱改革时代之巨变,写平民百姓之忧乐。诗思鲜活,语意灵动,那是一些真正具有诗品诗质诗意的精致之作。看得出每首每句都经过反复地推敲吟诵,不仅意蕴丰满、韵律跌宕、词语清丽、情怀开阔,而且不乏新时期以来现代诗风的种种新元素,足见赵洪亮很注意这些年诗坛的走向、流韵与创新,并敏锐地从中吸纳着营养。赵洪亮的为人和他的诗确实都是透明而且明朗的。   
  我们可以想见,在赵洪亮的岗位上,公务该是怎样的繁忙,我知道,赵洪亮是把餐后时间、休息时间和忙完公务夜晚归家之后的时间,大部分都给了诗。他不喜欢无聊的应酬,“无事乱翻书”和“闲来赋新词”是赵洪亮坚守多年的好习惯。我问过赵洪亮,公务那么忙,还挤出时间写诗,不累吗?他笑答:“写点诗,对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   
  此刻再读赵洪亮的诗作,让我感觉到,诗行中有一颗温暖的心灵、一种温暖的思想在流淌。仅仅看到他写的这些诗的题目,心头就会蓦然升腾起一种通透的感觉。   
  赵洪亮带给我们的,是温暖、感动和思考。   
  赵洪亮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时代、热爱生活。赵洪亮平和、安静、真实地记录下自己多年来在路上的丰富体验,把幸福、快乐、得失、平凡等一系列抽象主题具化为带有哲理意味的诗歌形象,赵洪亮发现了人们尚未发现的人生内涵,说出了人们未及说出的朴素道理,赵洪亮的诗歌朗朗上口、朴素明快,从完善人的自我精神目的出发,有劝慰,有商讨,有思辨,有自答,赵洪亮独白式的诗句和平易亲切的告诫又成为大众面对人生考问的诚恳的代言人。在社会转型期的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不断深入的涌流中,这些诗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多重和谐的主题。这是充满诗意的跋涉者之歌,也是诗人创作在当前的最积极最自觉的选择。   
   赵洪亮的诗,面对尖锐的社会问题,表现出了对人性的深刻解读。他让喜怒哀乐直抵内心。面对浮华,赵洪亮歌颂简朴,面对金钱,赵洪亮歌颂健康,在物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观和人性的混乱,赵洪亮确立崇高的价值标准,坚守良知的道德基础,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味,其最本质的诗意就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剖析,赵洪亮的诗,在重塑民族心理、培育民族精神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赵洪亮的诗是诗人心曲的流动,赵洪亮让自己倾听,在记忆重现和往事重温中,抚慰自己的心灵,这种表述更含蓄更富有余韵,赵洪亮的诗是人生哲理的感悟。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怎样才是如意,怎样才是和谐,这些哲学命题浅显而又深奥,诗人从岁月沧桑和人间百态中,探寻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用朴素的语言陈述朴素的道理,看似平凡却涉及微观与宏观、表象与本质、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不是振聋发聩,却能洗涤尘埃,让心灵洁净。赵洪亮的诗构成了心音的和鸣。赵洪亮的创作路向再次证明:诗可以内敛而含蓄,也可以平朴而明朗,都可以在不同的美学层面上给人熏染或发人启迪。我们尊重艺术风格和审美个性的多元共存,也希望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精益求精。   
    我相信,赵洪亮的诗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读者,会传播得更远更广!赵洪亮也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诗,让这些溢彩流光的鲜艳花朵,在诗的国土上吐艳飘香,开得更娇更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