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五十】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2855510

发表于: 2025-02-22 10:08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五十】


           木上秀神奇

           缘定三人行

           墨舞鹰城地

           韵间寻芬芳

 


    赵小永致答谢词,他说:


   木缘墨韵,应水流觞。俊雅永聚,雕琢华章。

    在这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到来之际,在这金秋收获的时节,在这美丽的白龟湖畔,应水之滨。美好的日子,美好的人们、美好的心情,使得我们这次刻字展活动也成为了一个美好的象征。

今天的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及同道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展览备受关注,耀目生辉。在此,我谨代表此次展览的主创作者表达一下我们真挚的感激之情。首先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们美好、安定的生活;感谢各级领导,教导我们走上正确人生路;感谢我们的老师,培育我们知识和能力;感谢我们的亲人、朋友,支持我们的发展和成长;还要感谢各位工作人员辛勤的工作和付出;感谢媒体朋友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包容!更要感谢鹰城这块滋养我们成长的土地。

我们平顶山书法历史悠久,从宋代名帖《汝帖》、颜真卿《元次山》碑、黄庭坚《幽兰赋》碑、赵孟《哈赤锝》碑和蔡京《香山大悲菩萨传》到今天“中国书法城”的笔歌墨舞,兰亭吐芳,可谓是人才辈出。平顶山的现代刻字艺术在市书协和刻字委员会的带领下,在全国展获奖和入展中位居全省前列,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刻字作者。其中李俊旭、高雅轩两位作者更是成绩斐然,不但在国家级展览中摘金夺银,201420152016年连续应中国书协之邀,参加了国际刻字艺术大展活动,通过刻字艺术把平顶山优秀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认知了平顶山。

我们这次展览即是一次汇报,更是一次学习,通过与大家的交流,让我们从中汲取一份精神、学习一份经验、丰富一份知识。我们将以这次展览为契机,加强与全市、全省及全国的书法同道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从而为共同提高我们的刻字艺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生易老,而书法艺术永远年轻。希望我们通过这次展览,收获更多的艺术素养,也收获淳淳的友情,我们将感到无比的欣慰。


 正如赵黎先生在《前言》中写的那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包容万象、文化厚重,经久不衰,而作为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刻字艺术,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创新和传承,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熠熠生辉,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优秀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中华优秀文化滋养着艺术,艺术之美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把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解读,通过刀刻艺术创造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件件作品皆成为其托物言志的情感载体。

 现代刻字艺术也称书刻艺术,是书法与镌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因其融合了中国传承千年的书法、篆刻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而独放异彩。现代刻字艺术以传承书法为本体,融人了篆刻、绘画、版画、浮雕、设计等诸多艺术思想,创作过程复杂,古与今、中与西交融,较其他传统艺术门类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书刻艺术是无以争议的中国传统艺术,充分地体现出我们醉心自然、陶冶性情、返璞归真的民族情怀。

 自从199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刻字研究会以来,全国的现代刻字创作活动可谓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先后举办了十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三届现代刻字艺术理论研讨会。近几年,现代刻字艺术也已列入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这两个书法界最重要的展览,其艺术地位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平顶山的现代刻字在市书协刻字委员会带领下,在全国展获奖和入展中位居全省前列,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刻字作者。为展示刻字艺术的魅力,让书家胸中的炽热情感对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门艺术中来,自去年元月伊始,李俊旭、高雅轩、赵小永三位书家联手,历时将近两年,联合创作100多幅刻字艺术作品,李俊旭作品清新自然,主题鲜明,书法与刀法完美融合,思想内涵丰富,高雅轩作品形式感强,视觉冲击强烈,追求自然,作品浑然天成,赵小永作品博采众长,色彩丰富,刀法精练沉稳大气,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木缘墨韵刻字作品展的作品题材多取于鹰城这片热土,因为他们对于这片给予他生活的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对家乡的热爱,是刻字艺术创作的基点和意象。他们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刻字艺术技法,把自己心中的刻字艺术世界彰显得极富灵韵。以书法之美、构成之美、刀法之美、色彩之美、自然之美来共同营造从古至今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意境之美。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当服务于生活,比如:这次展出的12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作品,以现代刻字艺术方式体现出了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公平,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刻字艺术在弘扬社会主义这种美源自无以明说的情怀,这也是无可争议的艺术的最高境界,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感!

 从木缘墨韵的刻字艺术作品中看出,李俊旭、高雅轩、赵小永三人都具备深厚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创作构思、和谐的色彩装饰和娴熟的用刀技巧。他们的刻字艺术作品表现手法大体分阳刻、阴刻两种,作品表现中也有阴阳并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成品的形式表现看出了不同的刀法,圆刀刻出了圆中求变,刀迹留痕;角刀刻刻出了以刀代笔,刀刀中锋;平刀刻出了切铲自如,拙入剔出。笔锋、刀锋、笔意和刀意相互关联,应用了平面构成中类似于差叠、透叠正负形一类的技法,这也是对书画同源一词最完整地表达。
    刻字艺术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色彩,色彩与人类的心理感觉相连,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心理联想与文化联想,从而引发对某类作品或某种文化的共鸣与感知欲。清风三人行的刻字艺术在色彩技法上讲究色调和谐,与主题风格相统一;讲究色彩适度,与纹理相呼应;讲究色调协调,创作出丰富多变而又不突兀的视觉形象。

 刻字艺术的魅力在于,观众可从作品外化的表现中发现意境,透过笔意刀法的表现窥探书家的灵魂。这造就了刻字艺术永恒的生命力,同样也造就了三位书家心中奔涌澎湃的艺术激情。此次展览上,竭诚欢迎各界朋友观摩三位书家心用艺术诠释的自我心中的鹰城文化,聆听他们用心血讲述的热土故事,解读那笔意刀法语言里寄寓的一页页传奇……


  我随着人流来到了展厅,只见《君子长宜》《胜人者有力》《程门立雪》《老子道德经印象》《浮生若梦》等作品大气精诚,清新自然,书法刀法完美融合。《幽》《大象无形》《闲云野鹤》《家和》《听雨》《和》等作品雅绚海外,崇尚自然,视角震撼,浑然天成。赵小永的作品风华可畏,博采众长,刀法精练,沉稳大气。



         尤其是那幅《大美鹰城》的红松木作品,
画面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笔墨苍劲,气韵横生;这是一幅构画严谨,意境幽远,借景抒情,诗意盎然的作品。在他们笔下,我们看到:一只神鹰,正高耸肩翮,神采奕奕,抖展双翼,凌空搏击,所向披靡,自有一种挟风霜,迎雷电,刚正嫉恶的雄姿。


平顶山是一本书。一本厚书。广博而深沉,朴素又传奇。却非谁一人杜撰。有历史的绝笔,也有现实的恩宠。



平顶山的历史是悠久的。


平顶山人民是勤劳朴实的。


而今,当你抚摸那些出自应国墓地的车马器、兵器、玉器、陶器、白玉线雕鹰、伯鼎、邓公簋、云雷纹提梁壶等标志鹰城古老历史文化类型的一件件古老文物,吟读那些历史名人留下的华章词赋,你难道没能因古老历史文化的恢弘气韵与现代经济大潮的相互撞击而魂魄颤动吗?!


翻阅那自新石器时代就有的人类活动的鹰城史册,浩繁卷宗,情结如玑。


古老历史文化的磅礴气韵,浸透了这方山水的血脉骨骼。因此,她显得博大精深,气宇非凡。


历史永远有一扇敞开着的小窗,就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昨日的天地,昨日的阳光,尽管这绵绵的眷念被不尽的岁月渐渐地冲淡了,但它留下的却值得我们回想。


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才有了这座城市的名字。


但是,无论是这沉沉的泥土中裹挟的几多秦砖汉瓦,仰或是萋萋荒草间掩饰的几段城墙古垣,几通碑石,几片朱檐,甚至连这车水马龙式的街道,如梦如诗般的田园,一切又都告诉你: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公元前11世纪,这个城市的西部是西周时期诸侯国应国的王畿  之地,因古时应。鹰通假,因此后人又称这里为鹰城。


所有的故事,都连接着历史。在岁月年轮碾过的地方,先民们用生命造就出一片金黄色的灿烂,他们使平顶山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有了多姿多彩的欢乐,至今仍在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并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平顶山的书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大家云集,墨典众多。


在汝州市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汝瓷博物馆里,乌黑铮亮的石碑上镌刻着《汝帖》。仔细观看,碑上镌刻着先秦八种金文及八十六种秦、汉、三国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书法共一百零九帖。这些字帖各显风采,郑国大夫皇颉的字写的潇洒俊逸,孔圣仲尼的字写的浑厚肃穆;“酒仙”刘伶写得自由奔放;而唐王李世民写的字则意兴天来,字外风云……逐帖看去,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整体。清河南巡抚毕沅在他的《中州金石考》中说:“真宋石之鸿宝也。”





在鲁山一高,有个颜碑亭。


打开亭门,颜公撰文并手书的元结墓碑立于中间。碑高七尺,宽二尺半许,厚有八寸,整篇悼文并序刻在碑的四面,人称四面碑。悼文开首,气度非凡,寄托着颜公对友人元结的万端感慨和千般哀思:记述了元结的忠于国家社稷,英勇杀战的戎马生涯。行文简洁,情意激昂,气贯长虹,看后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文章好,书法更好。


颜真卿无愧是我国古代独创一体的书法家。他自幼苦攻书法,拜当时著名书法家张旭为师,承袭了东晋王羲之的技法,吸取了欧阳询、虞世南、祩遂良、薛稷四大书法家的艺术精华,开创了出类拔萃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颜体”。不仅当时名冠书坛,而且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县有一套12通的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石碑,碑名《幽兰赋》。



公元1099年11月,汝州香山寺主持怀昼禅师请新任知州、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蒋之奇至寺撰写《香山大悲菩萨传》后,次年九月又邀翰林学士承旨侍读修国史,蔡京至香山寺将《香山大悲菩萨传》用楷书写出,刊刻成碑,置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券洞内,流传至今。《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是今天世间保存不多的蔡京楷书精品,弥足珍贵,受到书法界的高度重视,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曾专邀此碑拓片在欧洲展出,享誉海内外。


东坡碑林,在三苏祠堂东一门之隔,1997年开始筹划,2001年落成并对外开放,是继湖北东坡碑林后在东坡纪念地兴建的以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以东坡诗、词、文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碑林。碑林收入的诗词都是苏轼的名作,共103篇,有石刻300多块,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一百位书法家用风格各异的字体书写了一百篇,形成了百家高歌大江东去的宏伟场面,可谓洋洋大观,气势磅礴。


尧山与兰亭有着“尚贤”与“集雅”的奇妙联系。墨子的《尚贤》,为世人留下了“尚贤集雅,大道风华”的人文精神。


平顶山人深爱书法。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政策上给予鼓励,财力上大力支持,承办了盛况空前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和“尧山杯”新人作品展。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以及陈奎元、徐光春、李成玉、王全书、赵顷霖、冯昕等国家、省,市级领导,启功、沈鹏、欧阳中石、臧克家、张海、赵长青、邵秉仁、言恭达、白煦、刘一闻、吴震启、赵学敏、宋华平、薛夫彬、曹宝麟、张森、李刚田、顾志新、张又栋、丘零、欧伯达等书坛大家名流也在鹰城留下了墨宝。


平顶山市书法事业发展迅速,书法展赛交流活动常年举办。社会各界更是墨海腾浪,各类书法活动精彩纷呈。


平顶山市及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书法队伍、阵地、研习场所。市书协还在中平能华集团十一矿建了书法创作基地,发现和培养了大批书法艺术人才。全市人才荟萃,硕果累累,国家、省级会员不断增加,他们把盏临池,泼墨悟道,化古出新,达到了新的书法艺术境界。


涌现出了以菅智民、刘尊法、郭全忠、袁仲禳、王梅玲、谭经才、张振发、李二锁、沈长坡、黄超予、马青春、李联生、范大岭、刘根、郑庆伟、史俊岭、叶文、米启伟、王峰涛、唐国颖、李卫东等为代表的“鹰城书法集团军”。其中郑庆伟的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一等奖(最高奖),为鹰城500万人民争得了荣誉。


2011年4月15日,春光明媚,百花娇艳,平顶山市“中国书法城”授牌仪式在新城区市博物馆隆重举行,中国书协的大家名流齐聚鹰城,出席了授牌仪式,共同见证这一载入平顶山书法史册的历史时刻。鹰城沸腾了!到处是歌山诗海!500万鹰城儿女欢呼跳跃,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

但平顶山的书法家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决心以此为契机,让书法走进千家万户。李俊旭、高雅轩、赵小永就是近年平顶山书法界的佼佼者。鹰城流韵,翰墨飘香!


行了春风,才得秋雨。愿“中国书法城”的书法家们,在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出精品力作的创作实践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江亲莲:醉是柿子红

江亲莲:醉是柿子红

2025-02-21 12:54

1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