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八十】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2855510

发表于: 2024-11-19 10:38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八十】

 

  脱贫解困,追求小康和美的生活,是诗经时代就开始憧憬的美好理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扶贫济困,建设小康社会,是历代善政良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志业宗旨,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宣誓,“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新时代脱贫攻坚写作,已由原来少数作家的游击作战,变成了大部队的集团冲锋。作家们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用报告文学的新作力作,见证并致敬进行中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郭方向的《鲁山脱贫大决战》是一部特写河南省鲁山县扶贫模式的深度报告。作品全景呈现鲁山县脱贫攻坚的成就和感人的故事,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的主题写作作了示范。以他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为读者描写出脱贫攻坚的艰难和精彩。

  新时代扶贫脱贫工作进入到了攻坚的阶段。我们阅读这一时期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时代特征。报告文学作家全域观览、全景摄照中国脱贫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事业,以各得其所的视角,选择各自眼底和心中各美其美的风景,以不同的笔墨给读者报告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脱贫攻坚的当代中国。

  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乡村和山村。相应地,这一题材书写的基本视点也在村庄。对此,郭方向跋山涉水,来到脱贫攻坚的前沿,感受旧貌换新颜的现场,寻觅其中富有意味的人物和事件,将一个个村庄告别贫困的故事娓娓道来。细致生动地反映了鲁山县由最穷到最美最富化茧成蝶的过程,作品既给出脱贫致富的模式,又主题鲜明地强化了“心无百姓莫为官”这一根本要旨。

  县是脱贫攻坚的基本组织单位,其中的深度贫困区县则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2020年2月28日,鲁山县从国家级贫困县中摘去沉重的贫困帽子。郭方向的《鲁山脱贫大决战》通过大量深入的采访,获得对鲁山县率先脱贫摘帽的全面了解和细部感知,作品结构开合圆满,叙事丰富生动,作者具体描写鲁山县的脱贫攻坚中的交通大会战、城镇大会战、旅游大会战和特色产业大发展的扶贫脱贫之路。

  正因为郭方向脚力、眼力非同寻常,所以作品能更开阔、更全面地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反贫困的新进展、新成就。作品不仅写到国家支持、对口援助、社会帮扶、生态养富、交通致富、移民重建、电商脱贫、自强脱贫扶贫脱困的种种方式,更写了运用这些方式的人物。其中有各级精准扶贫的驻村干部,有为扶贫鼓与呼的有识者,有带领群众艰苦脱贫的老党员、老干部,还有更多不甘贫困的普通百姓。

  表现帮扶对象自身的变化,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最有效办法,也是这一题材的基本思路。只是这样的变化需要作者在深入采访中用眼寻找,用心发现。郭方向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在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充分的叙事。一方面再现脱贫之坚,另一方面也更突显脱贫攻坚者工作的坚韧、智慧和细实,从而使《鲁山脱贫大决战》更具有真实可信的感染力和非虚构记述的存真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报告文学,不仅要记叙现实中有意有情有滋有味的各种故事,也要直面并揭示其中存在的矛盾冲突,还要能深入思考现实,对具体个案和问题的存在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析研究,显示作品直接的理性精神和意义。这是报告文学不同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也是优秀的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之作的基本观测点。对贫困户的物质扶持不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扶贫先扶志……一味地物质扶贫,可能无形中培育了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庸人,导致的可能是丧失斗志的循环贫困。”郭方向所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是很有针对性的有识之见,也是对原来简单化的物质帮扶的一种反思。

  ‘报告’是摘果子的,‘文学’是挖根子的。新闻告诉人们的是果子有多大,而报告文学要告诉人们的是为什么果子会这么大。这样看,报告文学作家既要有摘果子的敏感,也要有挖根子的深刻。”这样的表述颇为形象。报告文学虽然是独特的文体,但它也需要具有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作品叙事重心的合理把握和对原型材料的有机组织。

  在报告文学中,“文学的职责是,不写事件本身的过程和结果,而是通过事件和过程重点表现其中的精神要素,包括人性、境界、情怀、价值追求等等”。阅读郭方向的《鲁山脱贫大决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有着自觉的把握,他没有把脱贫攻坚简单地处理成工程化的项目写作,而能始终关注这一宏大而艰巨工程中人的存在,将人物的再现设置为作品叙事的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学理念。

  郭方向笔下的人物普通而又卓然,以身心俱在的扶贫帮困作为自己的责任,奉献力量,牺牲自己,换来的是群众过上小康生活。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天幕上最为崇高闪亮的星星。

  作为叙事文学写作样式,报告文学对于人物表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对人物全面深入的了解挖掘,发现其中富有表现力的生动细节和细节链,以此突显人物作为“这一个”形象的特质和精神品格。

  作品要真实地反映对象,而不是机械地复写原型。表现在叙事结构的设置上,它无需按照对象自然的时空秩序组织故事,而应当既基于客观存在,又考虑审美接受效果的优化,在结构的艺术化处理方面精心有为。

  《鲁山脱贫大决战》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有益探索,是扶贫题材报告文学的重要成果。

  《鲁山脱贫大决战》聚焦贫困、偏远而美丽的鲁山县,书写“扶贫依托旅游、旅游拉动扶贫”的生动实践,对当地创造旅游扶贫的“鲁山模式”作了全景式展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波澜壮阔、可歌可泣、意味深长的画面,在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鲜明地域文化性格的鲁山县,凝结成了一股磅礴力量。作者以散文和散文诗的笔调创作报告文学,文字鲜活灵动,有机穿插交织民族史诗、民间歌谣、现代诗、散文、歌词、古诗、新赋等,意蕴充盈、摇曳多姿,既宏阔、思辩、深刻,又诗意、灵动、超拔。与众多报告文学作品比较,《鲁山脱贫大决战》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鲁山脱贫大决战》避开了扶贫题材写作常见的简单化的今昔对比,没有像许多扶贫题材作品那样着意强调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生活艰难状况,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各方面(贫困户、扶贫工作队、返乡创业者等等)同心戮力改变生活现状的奋斗过程上,写出了他们改变贫困状态的梦想、决心、动力和艰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鲁山脱贫大决战》选择了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理念和精神的新型农村创业者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细致的表现,因此,这部作品表现的农村,已不仅仅是陷于贫困状态的泥沼里的贫困农村(这是大多数扶贫题材作品的选择),更是正在或已经走出贫困状态、正在一心一意奔小康、不断升级的“正在进行时”的新农村;这部作品中表现的农民(农村工人和农村经营者)也不仅仅是因为贫困而留在过去时代的“旧式”农民,而是有着新的时代视野、现代理念和新的梦想的新型农村创业者、开拓者。这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真正的当代感和时代精神。在这样的视角里呈现出来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作品浓墨重彩抒写的“扶贫依托旅游、旅游拉动扶贫”的光辉实践,及创造旅游扶贫“鲁山模式”的生动进程,也就有了真实而坚实的依托与基础。

  《鲁山脱贫大决战》不满足于单纯地记录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进程与经过,而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反贫困为坐标,遴选出乡村旅游、人力资本、多维贫困视野下的可能性陷阱、什么样的扶贫最靠谱、教育群众与教育干部、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鲁山模式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话题,在每一章纪实叙事之后,都相应地配以理性反思单元,在经过扎实采访得来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理性、立体、客观地展开思考与探讨,这些思考夹叙夹议,视野开阔,聚焦当下,直面现实,提出问题,探讨解决路径,充满真知灼见,显示出拥抱现实的巨大热情和驾驭重大题材的出色能力。这些思辨单元与纪实单元旗鼓相当,使整个作品延展为复调式格局和结构,使记录与思考构成了并行不悖的二重奏,思辨与纪实并驾齐驱,理性与诗性互为呼应,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大大拓展和升华了作品的思想容量和深刻性,更打破了报告文学写作的常规套路。这在扶贫题材的作品中是十分罕见的,具有开创式的探索与启迪意义。

  在时下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有报告、没文学,或报告多、文学少的现象十分突出。《鲁山脱贫大决战》具有很高的文学韵致、艺术品位和文化视野。郭方向运用散文的语言讲述人物命运和故事,作品充满诗意与弹性,汁液饱满,鲜活生动,富有诗意乃至诗性,郭方向别开生面地把扶贫放到一个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十分悠久、地域文化性格极为鲜明的背景和语境中呈现与书写,构成了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并赋予主人公们以强烈的文化力量和文化精神。这也是《鲁山脱贫大决战》的创新出彩之处。

  对于扶贫题材的文学创作,《鲁山脱贫大决战》呈现了出色的风景;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鲁山脱贫大决战》提供了一个“报告文学还可以这么写”的富有探讨意义的独特样本。作者凭着扎实深厚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积淀、艺术功力和掌控能力,创作了一部经纬交织、文体交融、多重协奏的文本,给常态化的报告文学写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带来新的风采与启示,既诗意、灵动、超拔,又宏阔、深沉、深刻,既有深邃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壮丽斑斓的时代感与当代感,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充满审美张力,《鲁山脱贫大决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郭进拴|刀郎现象【一】

郭进拴|刀郎现象【一】

2024-11-19 10:38

1045

郭进拴|刀郎现象【一】 自刀郎发布新专辑以来,就在网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特别是新专辑当中的《罗刹海市》,有说好听的,也有说不好听的。但争议最大的,是有网友认为在隐喻四位大佬,不过刀郎针对当年的风波就已经回应。随着刀郎新歌热度高涨,并不断的被刷屏,不少媒体也评论了刀郎现象。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官媒以及资深音乐人都对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进行了点评,一起来看看是怎么评价的? 首先,是人民日报,评刀郎现象是“鞋拔作如意,不明觉厉”。其意思是指刀郎在音乐领域是非常突出的,可能他沉寂了十几年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也没有出新的音乐作品。但是要么就不出新歌,...

郭进拴|刀郎现象【二】

郭进拴|刀郎现象【二】

2024-11-19 10:38

1130

郭进拴|刀郎现象【二】 对于刀郎新歌《罗刹海市》隐喻了四人,其实并没有 由于刀郎新歌《罗刹海市》歌词当中的个别词汇会让人联想到那英,导致其评论区被很多网友攻陷,但大多数都是来看评论的。对此,不仅音乐人丁太升对歌词进行解读,甚至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有媒体报道“新歌《罗刹海市》内含那英?当年风波刀郎已回应过”。 此外,也有不少媒体说是大家对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进行过度解读。所以网友们不要再进行评论炮轰啦,让一切回归正常吧。 《罗刹海市》作为刀郎的最新作品,引发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他的歌曲不拘一格的风格和特立独行的艺术形象,成为了一种对于流行...

郭进拴|刀郎现象【三】

郭进拴|刀郎现象【三】

2024-11-19 10:38

871

郭进拴|刀郎现象【三】刀郎:一场“罗刹海市”里的镜像游戏。2023年,华语乐坛突然出现了一匹黑马,它既不是流量小生,也不是经验丰富的老人物,而是多年前一度消失的刀郎。《罗刹海市》突然火了起来,各大榜单都被它刷屏了,成为了最近最流行的歌曲。刀郎的重新出现,源于一首歌——《罗刹海市》。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独特,旋律也非常具有识别性,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引发了公众对它的含义的热烈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在讽刺音乐界的混乱现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刀郎对过往恩怨的回应。不管怎样去理解,这首歌都成功地激起了公众的神经,成为了街头巷谈的热门话题。目前,刀郎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声望犹如迎来了第二春。一场在澳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