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作家的孩子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申建业
发表于: 2024-12-26 13:57
有人把文艺作品比喻成作者的孩子,这种比喻在文艺界颇受争议。反对此观点者认为,作品应该是作家的精神产物,它既可以传播又可以交易而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既然是生命个体,就该有自己的意愿和权利,不能被随意对待。其次,文艺作品是作家独立思考和表达的工具,它代表了作家的思想和观念。而孩子则代表了自己,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与作家无关。此外,作品在没有出售之前,作品属于作家的财产。作家可以随时对作品进行创作或修改,而不需要与任何人商议。但孩子却不同,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
文艺作品该不该成为作家的孩子?依笔者之浅见,作家把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这种说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道理的,且任何时候都不俗套和过时。做为现代派作家,无论在理性上或是感性上,我们都应该承认这一观点。因为作家创作的作品,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我们不能以概而全的观点来要求写作者。
其实“作品是作家的孩子”这种比喻在文艺创作中并不罕见,许多作家也包括艺术家,都曾用“孩子”来形容过自己的作品。例如,画家王有政就曾公开表示,他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经过艰难的创作后,他希望这些作品能找到一个适合它们的地方,就像嫁女儿一样,只要它们过得好,他就很高兴?。此外,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到作品中,使得作品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
真正的创作是一种痛苦的享受,是播种、受孕到分娩的过程。它即有播种的快乐,也有前期的妊娠反应,还有后期分娩的痛苦和看到成果的喜悦。可以说,凡是伟大的作品都经历了不可避免,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的。路遥用了整整6年时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的作品。这6年间,他经历了无数次困难和磨难,但最终他还是坚定地走了下去。在这6年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出版后,他受到了很多非议。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对他来说,能不能发表和出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完成这部作品的同时,也完成了他心中的故事。
如果把作品比喻成孩子,那么作家在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修改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孩子进行精心哺育的过程。在哺育的过程中,作家不但需要有耐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加以教化,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鲁迅先生曾说过,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既然把作品比喻成了孩子,肯定需要精雕细琢。
作品是作家的一面镜子。可以说,没有高尚的人格,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同样,没有好的高尚的人格也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著名作家刘庆邦说,写作需要善良的天性、高尚的道德、高贵的心灵、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而善良的天性则是第一位。当父亲把培养好的孩子融入到社会,让他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时候,这时的父亲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作家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男女爱情的结晶,作者在其中是要扮演男女两个角色的。这前前后后的全过程都是由作者一个人独立完成。如果不具备全面的素质,那么就不能完成把孩子培养成才的任务。做为写作者,如果不能把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和读者,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文章既然是看的,就会对读者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对于发表的文章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做人做事,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才不失为真正的写作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江亲莲:小巷深处下一篇
烤火分享到: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