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刀郎现象【四十七】
由于刀郎人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放弃了原来的居住地,开始向附近地区迁徙,他们依水而居,沿着叶尔羌河流域四处搬迁。从阿克苏的卡热塔勒(今哈拉塔)向西南的阿瓦提县上的上刀郎乡、下刀郎乡及阿克苏市等地都分布了刀郎人的后裔。 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岁月中,刀郎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落后的农耕,与大自然作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此安家落户的刀郎人渐渐繁荣兴旺起来,他们占有的范围不断向四方扩大。这时,为了避免北边外族人越过河占领他们新的绿洲,他们呼唤散失在其它地方的同族人来这里生活。后来迁移的刀郎人被安排在阿瓦提县城的河边,他们开垦土地,耕作农田,利用叶尔羌河的洪水来灌溉和发展牧业。
叶尔羌河流域为刀郎人提供了牧业发展的一片辽阔草地,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从事牧业,使他们形成了农业为辅,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由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南疆商道,慢慢地就形成了旅客和当地人之间的买卖,形成了市集,人们以刀郎人的名称称这个地方为“刀郎村”。 由于叶尔羌河流域相对封闭,此后几百年中,在闭塞的环境里,刀郎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到清朝初年,已与其他维吾尔人迥然有别。“此等回人,以迁徙为常,性与各城有异”,已成为“回子中别一种了”椿园《西域风土记》。 初时的刀郎人是蒙古杜格拉特部与维吾尔人融合而成,后来的刀郎人是各民族下层阶级的组合。“刀郎人”成了反抗统治者而自立人的代名词。 他们靠坎土墁和包谷馕唤醒了沉睡的荒漠,直到20世纪。刀郎人用勤劳的双手建造了自己的家园,从狩猎游牧走向了农耕,建立起了一个个村庄、乡镇,留下了名曰“刀郎”的村庄和乡镇,供我们去探索、追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