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三】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2855510

发表于: 2025-02-01 10:42

【二百五十三】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老君山上的悬空栈道也堪称一绝,如飞龙一般穿梭在峰林之间,让人啧啧称奇。行走在缓缓而上万米长的悬空栈道上,犹如走进了山水画廊,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站在栈道上,仰视山顶,峰林在天,仿佛天宫一般;看脚下万丈深渊,眩晕袭上心头,血压瞬间升高,身体不由自主的靠向山崖,调整呼吸,平静心情,再走天涯。

来到山顶,金碧辉煌的道教神庙格外引人瞩目。也许是历史上有很多道教圣人在此修炼过,看那峰林奇观,有很多似道教圣人,有的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是否还有道教真人在此修炼已不重要,老君山已经名副其实,独具盛名。

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玉皇顶海拔2197.9米,玉皇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铜像。登上玉皇顶祈愿官禄亨通,“地阔天尊一心成仙圣,山诗水赋百姓做好人”。

       山峰如一匹昂首向东之马,马背上遍布太白杜鹃,远远望去似马鬃。站立崖顶,南揽峰林叠翠,北望山城全貌,日出、云海、神光等奇异天象尽收眼底。正如山顶塔门对联所写“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走过了一条又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坐在山巅,我们更多的感叹是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在老君山的春季不仅可以赏花而且还可以品尝到情人果,情人果甜中微苦,让人深刻体会到苦中有甜的滋味。

季满山遍野郁郁葱葱,小溪潺潺,凉风习习,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炎热,在老君山依然凉爽,而且晚上睡觉还需要盖被子。老君山处处都有飞瀑流泉,势如奔马,声若洪钟"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它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暮春初夏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仲夏严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各有千秋。老君山泉的壮丽,真乃"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古"。

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瀑布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老君山,不算栾川客"之说。宋代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老君山风景区之美还在于被年代久远的竹林翠竹环抱,木屋餐厅、竹林大型烧烤场、烧烤娱乐尽在其中。石桌石凳点缀其间,古乐之声绵延不绝。当你离开高楼林立,熙攘喧嚣的都市来到景区,会情不自禁的惊叹这里的古朴、自然、闲适、幽静、情性也潇洒起来……清澈的溪流, 哼着欢乐而自由的调子, 流入安静的湖潭, 流淌在生命中的每一处, 潺潺流水低吟浅唱, 在瀑布下, 在湖水中,追逐嬉闹, 浪漫休闲, 在水一方。


落叶知秋,一场秋风吹落满地的秋叶,心中充满了带着些许感伤的喜悦。在这个观红叶胜过赏花的童话世界里,在老君山你既可以大饱观看枫树、漆树、柿树、黄栌等红叶的眼福,又可以大饱品尝五味子、板栗、猕猴桃、山喳、核桃等野果的口福。另外闲暇时你还可以到山上亲自挖野山药,回到家蒸着煮着涮着随你吃。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秋叶落尽,寒风吹来,雪花纷纷扬扬飘洒下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到处白茫茫的,整个世界是那样安静,是那样纯洁,一场场雪把这个世界的一切丑陋全都掩盖在了洁白下面,让我们生活在一年中最纯洁的时光里。
          说到栾川的美食,不得不提及栾川有一位历史名人,他就是厨神伊尹。伊尹出生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末,名挚,而尹是他的官名。他出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伊河),奴隶出身。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伊尹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在等级分明的奴隶社会,他能够脱颖而出,由一个身份卑微的奴隶一跃成为手握重权的部落二号人物,这怎么能不让我人叹服。更令人称奇的是,伊尹不但胸怀雄才,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是可以与周公相比的一代贤相,成为后世儒家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元圣”。
          山口处的老子文化苑,高达三十八米的老子铜像巍然耸立。老子面容慈祥肃穆,他右手拿着竹简,左手伸出食指指向天空,在向人们讲述《道德经》。山因高大而厚重,因文化而流传。作为道教圣地、老子归隐地的老君山,山的高大厚重不是正好象征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吗?老子一生“修德悟道生一生二生万物,明志清心法天法地法自然”,他的哲学思想自会源远流长,彪炳千秋。

           我在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野花,像花地毯一样的河边漫步,望着两岸美人发丝一样的垂柳,望着石阶下落英缤纷的山花,心想:不仅搞艺术、做学问要师法自然,就是做人,不是也应该以自然为师吗?常见大海,可使我们心胸宽厚、宽阔、宽容;面对高山,我们希望变得巍峨、挺拔、坚定。观赏梅、兰、竹、菊,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品性;聆听林涛泉声,可以领悟大自然的整体和谐和生命节奏。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无须戒备、防范而变得坦诚、开朗。这些均有利于我们形成旷达、愉悦的心境。故古人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乐天者必长寿。

   大自然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想象,丰富我们的创造。大凡大艺术家全都酷爱自然。贝多芬迷恋芬芳的田园,屠格涅夫热爱辽阔的草原,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李太白把酒问月、笑傲江湖。试问大自然中之生物,哪一种不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随便一株小草,随便一棵树,随便一只鸟,随便一条鱼,随便一只蝴蝶,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整体结构,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和环境之间显得那么和谐、合理,天衣无缝。试想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气韵,如能达到动植物那样完美、那样酣畅,那将是一种何等成熟的境界!因此,无论在为文、为人上、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我继续沿着老君山的山道前行。那些游人想带走所有的花香,揽去满山的美景,而我的欲望不就是那么一点点:牵走一河缤纷的云,与这河水谈谈我的心……我在想:我行我的山林小路,我牵我的缤纷云、苍翠绿。古人何所在?大自然才是永垂,才是不朽。请看,乡路崎岖蜿蜒,一路绿,一路香,一路鸟语,一路人欢。在老君山的密林中,人们尽情吮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最鲜美的景致。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人世的喧哗,人世的尘埃,人世的角逐,人世的欺诈,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啊!一切来于大自然,一切又必然最终归宿于大自然。世态的纷繁,我们又何必再去计较呢?

   于是,我在老君山缓缓行,去憧憬一个美,去享受一个美。我的心灵像被老君山的泉水淘洗了一样清新明亮!
        我感觉到丑陋、角逐、欺诈、尘埃,在这里全部消失了。在茵茵的草坪上,是朝气勃勃的小伙子;在缤纷的花丛中,是俏艳的姑娘们。他们爱这山,爱这林,爱这花,爱这云。他们与花争艳!

   我在老君山获得了慰藉:大自然给了我自我,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勇气,给了我灵感,使我获得了一个纯真的心爱。
         回首老君山,苍山如黛,云飘雾绕,无比秀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