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九十九】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2855510
发表于: 2025-04-13 00:39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九十九】
赵富海在《南丁与文学豫军》(作家出版社2013年10月版)里说,他于2009年11月4日至9日首发在《大河报》上的长文《南丁与文学豫军》,触动了一些人的情怀,首先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孙方友,他第一个打电话给我,说:‘赵兄写得真好。我也写过南丁,写得不好。我感恩,没有南丁就没有我孙方友。南丁老师第一次见我时,(孙方友学南丁的口气)低沉的声音问孙方友来了没有啊?把我这个农民吓一跳,这么大个文豪,还知道我孙方友。’孙方友是很会过日子的人,打电话很节省时间,这次很长,他继续在电话里说:南丁老师握住我的手说方友特色,笔记小说。富海兄听到这话,我的手都抖,差点晕了过去。他话又转回来,你咋恁会写,记得那么美,珍贵啊!下蛋呀,咱们那班蛋下得都不错。那时南丁就说,搭个窝,你们下蛋吧!那啥时候啊,刚改革开放,不说啥题材,给咱创造个条件,自由写作,了不起!”(见该书28页)。
赵富海这段文字,夸张了。他于2009年冬天发表在《大河报》的那篇文章《南丁与文学豫军》,事先我并不知晓,发表后我才看到。发表后,方友第一个给富海打电话,他们之间有很好的友情,方友向富海表述对我的感谢之情,我以为这是真诚的。但是,说我握住方友的手说,方友特色,笔记小说。方友的文章《南丁印象》并无此记载,我也不记得说过此话,因为,方友的笔记小说,是从1985年时才启动的,就是我说孙方友是个“危险人物”的1985年,而不是我和方友第一次见面的1980年。至于方友在电话里向富海说,“这么个大文豪还知道我孙方友”,也可能是他们朋友之间随意说,形成文字,我看到,就感到有种嘲讽意味,如坐针毡,扎得我不是“差点晕了过去”,是真的晕了过去,叫扎晕了过去。我知道我是谁,我对自己定位十分清晰,我就是一个一生在文学界工作的文学人,在文学界做过编辑做过创作做过评论做过组织领导服务各项工作的文学人。
我所以要详细叙述方友正式调入《传奇故事》此事,是为了澄清另一件事。赵富海所著《南丁与文学豫军》中说,孙方友是由我调入省文联的。有误。没有此事。应于更正。富海可能是将这两件事弄混了。
方友到河南省文学院搞专业创作,是2002年,为时任省文联的领导和时任文学院的院长评论家孙荪、常务副院长小说家李佩甫所为,他们有比我更为聪明的慧眼。
我以为,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的方友,在《传奇故事》编辑部的数年历练,到文学院去从事专业的文学创作,都是重要的。《传奇故事》编辑部的数年历练,恰与他正在写作的新笔记体小说相类近,这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去文学院当专业作家,使他有了全由自己支配的充裕的时间。这不但保障了他创作的量,也促进了他创作的质。有其三弟也是小说家的文字为证,墨白在长文《序〈陈州笔记〉的价值和意义》中说:“方友创作的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创作完成的《陈州笔记》一百六十八篇,《小镇人物》二百八十八篇,构成了孙方友新笔记小说总量的三分之二。孙方友这一时期的新笔记体小说的叙事风格日臻成熟,特别是到了晚后期,《陈州笔记》里的篇章不仅写得从容自然气运畅通,还写得出神入化,形神浑然一体。”这符合方友创作轨迹的实际,也是理所当然的。
方友去世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为他开过三次会。这种礼遇,这种荣光,对于一个已逝的作家来说,也属少见。三次会,我全都去参加。这三次会分别是,2013年8月9日的:插图本《俗世达人》首发式暨孙方友追思会;2014年7月26日:孙方友小说全集(二十卷)前八卷《陈州笔记》《小镇人物》首发式暨孙方友逝世周年纪念会;2015年3月28日的:《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研讨会。《俗世达人》为方友笔记体小说的精选本,在方友生前即编就下厂,出版时方友刚刚去世,作者本人未能看到。三次会安排得各有侧重,话题太多,真是说不完的孙方友。我在三次会上也都作了发言,关于方友,我有许多话要说,如今想来,意犹未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九十八】下一篇
郭进拴|六十岁说【三百】分享到: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