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零七】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2855510

发表于: 2025-01-18 10:50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零七】


       这图——原始艺术的瑰宝,
       这图——史前文化的杰作;
       这图——是中国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作品!
       这图——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画的鼻祖,1978年出土于我的家乡汝州市(临汝县)纸坊乡(纸坊公社)阎村,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
      她叫——《鹳鱼石斧图》,原件现被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7月被国务院定为67件重点国保文物之首。镇馆之宝,束之高阁,弥足珍贵。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上旬的某一天,冷风拂面,在河南省汝州市(临汝县)纸坊乡(纸坊公社)阎村生产队的苹果园内,有几个社员正在翻土。这个果园紧邻着黄涧河,虽然黄涧河流域面积并不大,却极富盛名,《水经注》里曾有记载。明《正德汝州志》曰:“黄涧河:在州东三十里,俗呼赵落河。发源于左村之北,南流合于汝河。”这个干冷冬季的一天同其它的冬日没有什么异样,几个社员正在说笑中翻着司空见惯的黄土。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数镢下去竞掘出了一段远古社会辉煌的历史;掘出了一件原始艺术的瑰宝;掘出了一部仰韶文化厚重的篇章;掘出了中国最早的一幅绘画。
      这批仰韶时期的陶器,当时并没有引起翻土社员们的注意。引起他们极大兴趣的是彩陶缸内的骨殖。在一只体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口沿下有6个对称鼻钮的彩陶缸内,装着一具骨殖。几个社员为此事争论不休:人高马大的古人,如何装进这么小的瓮葬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不是明看着瓮葬棺里盛着古人的骨头!争来论去,谁也没有对陶缸腹部一侧的那幅高37厘米、宽44厘米的鹳鱼石斧彩陶饰图再说什么。其实,仰韶文化时期都采用这种瓮葬棺。灵魂不灭的观念产生于旧石器时代,认为人死灵魂不灭,仍可祸福子孙。丧葬礼俗就是在这种观念下产生的。当时的人们认为肉体属于人世间,必须实行洗骨葬亲才能让灵魂到达另一个世界,及早脱生。所以,人死后先假埋到别处,待尸骨分离肉体化掉后,再把骨头主要部分捡起放进充当棺材的陶缸内,择好日子举行葬礼埋葬。县文化馆的张久益馆长在第一时间赶来了,把这批掘出的彩陶运回了县里。
      第一次发现《鹳鱼石斧图》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是汝州籍的著名书画家张绍文先生。那是一九八○年春灯节,张绍文先生从郑州回到了故乡。时任郑州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张绍文先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文人,对家乡的感情一往情深,尤其十分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这天,张先生信步来到县文化馆,在文化馆陈列的这批仰韶陶器中,独具慧眼的张先生发现了这件陶缸上的那幅罕见的原始绘画。
      慧眼识国宝。当这件稀世的原始绘画进入张先生的视野时,先生的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先生的内心又惊又喜;先生的眼前似梦似幻,那幅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国画在他眼前幽灵一样地飞上飞下。先生在一步步地靠近她的同时,并用手指甲掐了一下有些发懵的头皮,当确信这幅绘画的真实存在时,先生的心灵再次被彻底震撼了!那一刻,先生的目光仿佛穿越7000年时空的隧道,分明捕捉到了古汝州上空亮若晨辰的一束艺术之光!先生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摩挲着那最原始的艺术创造,先生张开滚烫的怀抱,拥抱这罕见的艺术珍品!就这样先生紧紧抱着她——像虔诚地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惊奇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那是先生有生以来在家乡度过的最美好、最激动、最有价值的灯节。他连忙吩咐跟随他学画画的弟子,汝州书画家张天庆去拿笔墨纸砚和相机。张先生在弟子的协助下,把这幅绘画认真地临摹下来。那是怎样的一幅画啊--彩陶画约占陶缸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一鸟叨着一尾鱼,虔诚地朝拜着一把大柄石斧……先生望着画喃喃自语:“鹳、鱼、石斧,干脆叫她《鹳鱼石斧图》好了!”于是她响亮的名字诞生了。接着,先生又命弟子为彩陶和绘画拍了照。最后,先生抱着彩陶缸让弟子又为其留了影。做完这些,先生按捺不住狂喜的心跳,连忙赶往省城,汝州籍著名书画家张绍文先生在他临摹的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图稿上,写上了《鹳鱼石斧图》5个大字,并撰文在《文物》、《河南文物》、香港《美术家》杂志发表,向考古界和文物部门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新华社很快向全世界发了通电,一下子轰动了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纷纷来到汝州,对《鹳鱼石斧图》进行考察论证。考古学家杨育彬称:“《鹳鱼石斧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画面最大、内容最丰富、技法也最精湛的一幅彩陶画,是迄今发现同时代的其它绘画所不能比拟的。”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撰文评价说:“《鹳鱼石斧图》可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媲美。”中国历史博物馆立即派人将这件国宝级文物调往北京珍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