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亲莲:父亲与茶
2024-11-20
0
一有人说,人生最为淡雅的事,莫过于三五知己一起听风,看云,喝茶。而父亲的淡雅,没有富裕的生活,没有三五个知己,有的是一边在农田里干活一边喝着茶,偶尔听见一声鸟儿从头顶飞过时留下的叫喊声,便又匆匆抬头一看,见鸟儿也见蓝天上的那一片白云。依稀记得我年幼时,有一年的秋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好照在嫩绿得透亮的菜叶尖上,父亲便一手扛锄头一手端搪瓷杯去到菜园里,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给菜苗松松土、除除草、施施肥,他期待在冬天时能吃上一把既新鲜又原生态的蔬菜。干活间,父亲累了,还时不时地喝上一口茶,好像又能满血复活,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我以为这些活都是很轻松的,便学着父亲的样子,拿起锄头就开始忙活起来,可
郭进拴|新城美韵【七十】
2024-11-20
0
郭进拴|新城美韵【七十】 “国之富强必民安乐,民安乐国则安”,这是千年守恒的规律。如今,昔日的沧桑残破,千疮百孔的残墙断壁早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穿江过海的立交桥纵横交错。琳琅满目的大商场里人潮人海,让人目不暇接。此刻,都市霓虹跳跃着幸福的音节,一片安逸祥和。焕然一新的教学楼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品味着泱泱大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或许,沉浸在书香中的莘莘学子们,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去,假如他们清楚,或许就不会出现逃学、辍学、乃是厌学的心态吧!然而,祖国却永远相信他们才是未来中国梦中坚脊梁......岁月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九】
2024-11-20
0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九】 抗日战争,日寇的八年蹂躏,让您饱尝了战争的痛苦。战火烽烟,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家国情仇,多少人为了民族的兴亡而血洒战场?忍辱负重,肆意掠夺,多少屈辱的过去让人不堪回首?九一八的奇耻大辱,历历在目,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如昨日云烟。八年抗战中,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兴亡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豪迈,无数革命先烈为保国安家捐躯的豪迈情怀,还依旧残留在屈辱的记忆中。英雄的鲜血,壮士的视死如归换取了祖国的崛起,这一切来之不易!殷红的鲜血,洒遍了神州大地,爱国爱家的情感,融入到您脚下每一寸土地。深知,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依旧载入了史册,隽永地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八】
2024-11-20
0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八】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吸着丝丝雨丝,正徐徐绽放。盛开的荷花伴着阵阵飘缈的云烟又慢慢飞入九天,一个身着粉红纱衣的少女,撑着淡黄的油纸伞,翩翩起舞,如仙女,似蝴蝶,犹碧玉。蒙蒙细雨中,十几个撑着伞的绿衣姑娘,如绿叶一般,娇翠欲滴。风吹叶动,那位红衣姑娘犹如一朵带露的荷花,在一片片绿叶的掩映下,婷婷玉立,娇艳动人。好一片蒙蒙细雨!好一个走雨姑娘!随着蒙蒙烟雨,走进了多水的江南。在无数小桥绿水的衬托下,一曲《走雨》更显江南的柔媚。应着古筝乐曲,朵朵滴露的红莲在台上徐徐绽放,又慢慢地升起,飘入云天。雨中走来了一群窈窕秀美的绿衣女子,她们撑着轻薄的油纸伞在雨中漫步。柔软的绣花绿纱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七】
2024-11-20
0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七】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树上纷纷扬扬落下了几片树叶,这些舞蹈的精灵,时而旋转着轻盈的身子,时而唱出哗啦啦的歌声,他们的一生,如昙花一现,然而再精彩的背后,隐藏着死亡的召唤,但他们毫不畏惧,勇敢地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等待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生命!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吟咏着苏东坡的菩萨蛮,看着几十个青年后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六】
2024-11-20
0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六】盛世欢歌 金秋时节的一个晚上,我又一次来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市政大厦前的平安广场,只见12个彩色灯柱齐放光明,五彩缤纷。广场上,人山人海,有唱戏的,跳舞的,唱歌的,滑旱冰的,跳健美操的,热闹非凡。在一处歌舞表演场地,那踏节的盘和鼓已经摆好,舞人从容而舞,形舒意广.她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屹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鼓声.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络绎不绝的姿态飞舞散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五】
2024-11-20
0
郭进拴|新城美韵【六十五】 竹,与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成千古美誉,吟咏礼赞者不绝于代。宋代画师刘延世画了一幅竹图,题诗云: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诗句虽短,却充盈了画家对竹的精神品格的赞叹深情。清代画家郑板桥更是酷爱竹子,热衷画竹,人称他有成竹在胸。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十分逼真。他的一首著名的题竹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借竹表现自己同情人民疾苦,关心百姓生活的高尚品德。他厌恶官场,辞官归里,画竹明志,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可见其爱竹之情至深。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