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人间真情【七十】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七十】吴老师虽然是省城的大编辑、大记者,但他却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的敬业精神,非常令人感动。一次在风穴寺采访,天色已黑,我几次催他回城,市领导也在宾馆等他吃饭,他执意要看一看夜色下的风穴寺是个什么样子?结果深夜回城时,由于天黑路滑,车子险些翻在一处断崖前,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有个好歹我可怎么向省电台和汝州市领导交待啊?这次风穴寺之行,激发了吴老师的创作灵感,他的《古寺白云间》在河南电台播出时,在汝州市引起了轰动,都说吴老师把风穴寺写活了。在吴老师的奔走呼号、摇旗呐喊下,风穴寺引起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多次拨巨资对风穴寺进行了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九】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九】吴老师当时是《河南风光》节目组的组长,好组长带出了好作风,他手下的几员干将一个个都是称职的编辑,都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灵巧俊美的李仙芝女士为了一个字的读音,曾五次写信、打电话和我联系;秀外慧中的陈泓小姐,为她准备编播的一篇稿子,亲自坐长途汽车到汝州实地考察核实后才回去编发。她俩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戈玲”,心好面善,令人喜欢,而谢景田老师则像冬宝,总是笑喜喜的。后来,《河南风光》改成了《话说河南》,去了一位我不认识的新编辑,直到我的《紫云山寻仙记》播出时,我才知道这位淳朴善良的编辑名叫李虹。随着我与吴老师的接触机会增多,又多次彻夜长谈,我也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八】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八】每当我事业上有了成绩,吴功勋老师就及时给予鼓励,当他发现了我工作中的缺点,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并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真是苦口婆心,语重情长,使我倍感幸福和温暖。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赶进度,稿子写得比较毛草,吴老师就批评我不要萝卜快了不洗泥,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不能骄傲自满,并把几篇不成功的稿子提了具体意见,退给我修改,一直等到我改得达到了播出水平他才签发。他还经常把我的作品向大报刊和出版社推荐。我们师生间的情谊,甚于父子。父亲赋予的只是我的躯体,而吴老师却赋予了我艺术生命,并教我如何处世、为人,做一个有正义感、德艺双馨的作家。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恩师也。1991年春天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七】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七】我写的《醉入邙山画阁中》也曾经是被另一位编辑当场宣判了死刑的稿子,我本已灰心丧气地将稿子装入提包,欲起身告辞的时候,一位身材高大的老编辑站了起来,说:“让我再看看!”谁知他仔细看了一遍,就一字一句认真修改了起来,甚至把每个错别字、点错的标点符号都重新改正了过来,有几页已改得密密麻麻,面目全非。最后他让我把改得看不清的几页重新抄了一遍,然后在稿签上写了意见,先在1986年10月31日的《河南广播电视报》第1版重要位置上介绍了一番,又在1986年11月4日的《河南风光》节目里播出了这篇散文。我从稿签上的责任编辑栏里认出了一个我经常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名字:吴功勋。经过对照笔迹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六】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六】1988年第5期《河南戏剧》发表了我与恩师屈江北合作的大型古装戏剧本《杨六郎造酒》,责编师长生老师。1988年省文联《当代人报》创刊号发表了我与陈建国合作的报告文学《汝州新星》,责编许桂声老师。1990年2月与人合著的《大潮风流》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责编王玉琴。1990年4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与杨其林合著的《太阳石之歌》,责编赵向毅。1991年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与人合著的《全凭这颗心》,责编吴奈。1991年10月我与常文理等合著,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壮歌风云录》,责编马征。1993年我与常文理合作在《东方艺术》试刊号以整本刊物的篇幅推出了长篇纪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五】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五】 1986年5月8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风光》节目播出的散文《漫游温泉话今昔》,责编吴功勋老师,1986年11月4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风光》节目播出散文《醉入邙山画阁中》,责编吴功勋老师。1987年1月10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风光》节目播出散文《汝州行》,责编李仙芝老师。1987年3月21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风光》节目播出散文《漫话汝帖》,责编李仙芝老师。1988年8月4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散文《汝水探源》,责编李仙芝。1988年8月6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散文《伏牛山春韵》,责编李仙芝。1988年8月13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散文《万安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四】
2024-11-17
0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十四】人间真情——真诚感谢我的责任编辑们 校对完我的第30本书《乡情老更深》的大样,那些曾经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责任编辑们,一个个浮现在眼前。我觉得,作为一个作者,我有责任对自己的责编,永远怀着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我的第一个责任编辑是屈江北老师。那是一个小剧本,叫《赶会》,发表在《红艺》1977年第1期上。屈江北老师当时是临汝县文化馆的文学创作辅导员,经他修改过的《赶会》,由临汝县曲剧团、临汝县曲艺队等专业艺术团体排演,并参加了洛阳地区文艺汇演。后来,屈江北老师又在他主编的《临汝文艺》、《汝水》等报刊发表了我的100多篇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