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散记

来源:会员中心

作者:张根法

发表于: 2025-04-08 02:24

红旗渠散记

(散文)

文/张根法


踏上前往红旗渠的路途,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这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伟大水利工程,忐忑的是担心自己无法完全领会它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车子缓缓驶入林州,远远地,就能望见太行山那雄浑的轮廓。红旗渠,就蜿蜒在这巍峨的太行山间。一下车,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带着山林特有的气息。举目四望,青山连绵起伏,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而红旗渠,恰似一条灵动的丝带,缠绕在山间。

沿着红旗渠畔漫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清澈见底的渠水。水流潺潺,欢快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钻石在跳跃。渠水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修渠历史。俯身触摸那清凉的渠水,指尖划过,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看似普通的渠水,承载着林县人民太多的希望与梦想,是他们用十年的青春和汗水换来的生命之水。

继续前行,来到了红旗渠的标志性景点——青年洞。站在洞前,仰望着那高大的洞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震撼之情。这个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历时八个月,硬生生地在这坚硬的太行绝壁上凿出了一条600多米长的隧洞。走进青年洞,洞内凉爽宜人,墙壁上还留着当年修渠时的痕迹。抚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岩石,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青年们抡锤打钎时的力量和决心。洞中的灯光昏黄而柔和,映照出一幅幅生动的修渠画面,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人。他热情地给我讲述着红旗渠的故事,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他说,当年修渠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人们住的是山洞,吃的是野菜和粗粮,但没有人喊过苦、叫过累。为了早日把水引到林县,大家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工地上。老人的话语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从他的讲述中,感受到了林县人民那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所在。

除了青年洞,红旗渠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分水闸、络丝潭等。每一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都见证了红旗渠工程的伟大与艰辛。在分水闸,我看到了那巨大的闸门,它们稳稳地矗立在那里,控制着渠水的流向,将生命之水输送到林县的每一寸土地。在络丝潭,瀑布飞泻而下,气势磅礴,与红旗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参观完红旗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凝聚着林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他们为了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如今,红旗渠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更向人们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红旗渠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能轻言放弃,要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勇往直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离开红旗渠的时候,我忍不住回头望去。夕阳的余晖洒在渠水上,泛起一片金色的光芒。红旗渠,这条流淌着希望与梦想的生命之渠,将永远闪耀在太行山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作文大赛
40届书画大赛

分享到: